中共十九大前守住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尤為重要。(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7年1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無論是中共政治局會議還是中國央行的表態,都聲稱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在中共十九大前,這顯得尤為重要。有國務院參事更是直言,中國已經存在系統性金融風險。1月2日,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撰文表示,消除風險源別無他途。
十九大前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尤為重要
作為判斷經濟形勢和定調第二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2016年12月16日在北京結束。會議上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包括此前的幾次中共政治局會議上和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都聲稱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2016年最後一天,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新年致辭中表示,2017年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調節好貨幣閘門,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推進關鍵性改革,重點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金融服務;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中國經濟不斷下滑,暴露出來很多金融風險。進入2017年,中共十九大將於秋季召開,按照慣例是負責「討論並決定黨的重大問題」。會議亦將處理有關中共最高領導層的人事更迭,包括政治局常委去留,對未來中國政局影響深遠。因此在中共十九大前,不發生系統性風險這顯得尤為重要。
財新總編胡舒立:消除風險源別無他途
1月2日出版的《財新週刊》上,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發表文章披露了中國經濟存在的三大失衡以及面臨的三方面危機。
她認為中國經濟存在三大失衡,一是實體經濟內部存在供需失衡,一些行業產能過剩,另一些行業需求結構升級卻得不到滿足;二是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失衡,金融業陷入自我循環、自我炒作怪圈,而其競爭力並無顯著提升;三是房地產和其它實體經濟間失衡,房地產染上的金融屬性過多。
她認為,當前中國大陸經濟面臨的危機有三個方面,一是實體經濟領域槓桿率(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對權益資本的比重)在攀升,未來不良率可能提高;二是一些地方隱性債務增加;三是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價快速上漲,推高了其它實體經濟部門成本,也帶來了潛在的金融風險。
胡舒立稱,唯有糾正三大失衡,中國經濟才能真正激發內生動力。防風險、處置一批風險點,應當是2017年各級政府、各部門工作的重點;而消除風險源別無他途,唯有全面深化改革。
中國已經存在系統性金融風險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央行貨幣委員會委員黃益平認為,中國現在面對宏觀經濟裡面的一個「風險性三角」,一是生產率下降,二是槓桿率上升,三是宏觀經濟政策空間收縮。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空間變得越來越小,這個難題在中國尤其突出。
黃益平認為,高槓桿率是中國最大的風險。不論是從整個經濟來看,從企業部門來看,中國的槓桿率在世界上都屬於相當高的,更值得擔憂的是國企的槓桿率。在全球金融危機以後,國企的槓桿率還在往上走。
到目前為止,中國沒有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黃益平表示,這主要因為兩點,第一是政府的干預和擔保,第二是過去高速增長,把很多風險掩蓋住了。但是這兩點現在看起來都不可持續。
國務院參事夏斌在去年7月撰文表示,面對系統性金融風險隱患和經濟下行的壓力,當前的經濟不刺激不行,不刺激不僅會形成更大的失業壓力,而是將暴露更大的風險,經濟與社會肯定難以穩住。但是過度刺激也不行,因刺激效應在明顯遞減,刺激空間在縮小,過度刺激只能給未來埋下更大的隱患。這正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嚴峻的「兩難選擇」。
夏斌強調,從債務鏈的險情看,中國已經存在系統性金融風險。如果不真正加快改革,雖然暫時不會爆發系統性風險,但照樣會把30多年來國民辛辛苦苦積累的寶貴財富慢慢侵蝕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