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出力行節儉,展開改革,大興水利之外,若數到隋文帝時期的重要建設,一定要提大型糧倉。事實上,隋代是古代地下儲糧技術發展的頂峰時期,據史書記載,隋朝的糧食到了唐貞觀年間還沒吃完,依然可以食用。形容似乎相當誇張,但考古發現,形容有根有據。在糧食充足之下,隋文帝儲存糧食以防治荒災,在全國各州設置官倉與義倉。
為了保障關中地區糧食穩定,在長安、洛陽、洛口等地建築了許多大糧倉,隋文帝設立的大型糧倉都有不同功能,例如回洛倉以及黎陽倉,分別被視為戰略儲備以及中轉型的特大型糧倉。究竟這類糧倉有多大?北宋晚期張舜民在《畫墁錄》中記有予嘗登大伾,倉窖猶存,各容數十萬,遍冒一山之上。但也未能讓我們掌握具體大小。中國考古團隊由2012年起,在黎陽倉及回洛倉的遺址發掘研究,經過兩年時間研究,指出回洛倉的面積相當於50個標準足球場般大。
回洛倉的規模之大,宛如一座地下城,結構相當複雜。回洛倉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140米,南北寬355米,倉城牆厚3米。倉城分為中部的管理區、東西兩側的倉窖區、道路和漕渠幾部分。在已經完成考古鑽探的約八十六萬平方尺的範圍內,已確定的倉窖數量達到220座,推測整個倉城倉窖的數量在700座左右,遠超文獻記載中的數量。倉窖所使用的建築物料及設計水平非常高,令糧食可長時間保存。至於黎陽倉與回洛倉的設計是不同的。黎陽倉的窖口大而較淺,便於糧食的儲備和轉運等。所以考古學家配合倉窖的地理位置推斷出,黎陽倉是一座中轉性質的大型官倉。
據史書記載,隋朝的糧食到了唐貞觀年間還沒吃完,依然可以食用。
回洛倉以及黎陽倉這類特大型糧倉的重要性,在古代已經證實:好像瓦崗軍攻下糧倉,將糧食分給貧苦群眾,農民起義軍迅速壯大到數十萬,可見隋末時期,糧倉在政權爭奪戰中成為資本,起了決定作用。至於現今考古發掘,更讓我們肉眼瞭解倉窖的規模,在史學家的研究下,更令後世瞭解當時高超的儲糧技術。
責任編輯:傑夫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