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2月21日訊】為規範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中國證監會調整了A股上市公司定增和再融資規則。總體原則是限制再融資數量和次數,調整非公開發行定價基準日,縮短定價與發行時間差,減少套利空間。
此次再融資新規規定,一是上市公司申請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擬發行的股份數量不得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20%;二是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於18個月。
再融資新規下,定增大幅縮水,各大賣方分析師齊稱:可轉債的時機到了。
可轉債,即可轉為普通股的債券。《證券時報》援引長江資管童國林稱,可轉債「熊市裡是債券,牛市裡就是股票。」轉股是權利不是義務,股票跌了不要緊,只要不轉股,還可以通過債券收取票息。股票漲了,可以轉成股票,從而獲取利潤。
可轉債、優先股、創業板小額快速融資三種方式將成為替補方案。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最有可能填補定增縮水的市場「真空」的,是可轉債。
再融資新規可能會對定增形成較大限制,21世紀經濟報導援引業內人士,分析了為何可轉債將得到優先發展:
首先,創業板小額融資的募資上限太少了,募集資金不能超過5000萬,雖然不受18個月間隔期限制,但是‘少量多次’募資方式,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太麻煩了。
其次,從目前優先股案例來看,發行人往往是國企,比如銀行,主要因為優先股發行標準比較高。但由於優先股不能上市公開交易,交易只能在不超過200名的認購對象中轉讓,投機者會覺得沒勁,因為股價難以反應。
可轉債則會成為市場的熱點,因為有可能涉及可轉債有很多操作空間。但要經過證監會審核,發行難度比可交換債要稍大。
據興業證券唐躍,可轉債在國內發展已經超過20年,但無論是2004年第一個蜜月期,還是2010年銀行大盤轉債問世,轉債市場始終是個小規模的市場,一直沒有做大,反而在股市牛後期,出現過多次面臨幾乎絕跡的局面。
據唐躍分析,限制轉債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一: 發行條件比較嚴格,強過定增,而且佔用公司債額度。
二:審批流程嚴格、持續時間長,發行節奏完全受控制。而在牛市中,轉債集中股,會進一步加劇市場規模的萎縮。
但唐躍指出,此次有所不同,原因有三:
一:證監會表態鼓勵轉債和優先股融資。
二:再融資受限後,部分企業的定增需求,可能轉到轉債上面。
三:除了政策表態支持外,降低可轉債發行條件可能出現,那麼將切實釋放潛在的供給。
21世紀經濟報導還援引中金固收團隊稱,若可轉債可替代定增,可轉債市場將迎來迅速發展:
即便有十分之一(受政策影響的定增項目)選擇通過轉債發行,以2016年的數據來看,也將達到1000億元左右這一量級,對於轉債市場而言,仍不是小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