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為什麼突然成了熱門話題?(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7年3月4日訊】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房產稅再次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其實,筆者在去年三季度後期就說過,稅收徵收從房地產的開發環節向存量環節轉移是必然的趨勢,一切都源於財政的需要,今天的熱門也不意外。
但今天不討論這些,討論的是另外兩個問題:
其一,對於房價的作用。
毫無疑問,對於以炒作為主的房地產市場來說,房產稅增加了房屋的持有成本,時間就成了炒房者的最大敵人,炒房變得困難,有利於打壓房價,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如果今天是有效需求推動的價格上漲,房產稅很可能作用不大。在現在的房價水平上,如果房屋的有效需求超過了供給能力,房產稅的成本就可以轉移給實際的需求方;反之,必定遭遇房價下跌。這裡的有效需求,說的是具有足夠購買能力的需求。如果我兜裡只有一塊錢,即便再需要房子,也形不成購買力,也就不屬於有效的剛性需求。
對於有效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關係,由於數據不足或沒有向公眾公布,一直以來爭論不休。在此看看管理者的看法,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前些日子,北京市政府降低了商住開發土地的供給,應該就是擔心供給能力太強之後,在房產稅的作用下招致價格的劇烈下挫,這是北京市政府給出的答案。
所以,不考慮很多實際供過於求的二三四線城市(無需說),即便對於熱門的一二線城市,房產稅也是空頭,因為在現在的價格上,房子只能是用來炒的。
房產稅出臺的背後到底會是什麼?(網路圖片)
其二,是重點,房產稅的出臺意味著什麼?
房產稅是存量環節的稅收,並不會解決社會的就業問題,只對財政有利,目的很單一(當然還有利於收稅環節就業人員的增長);
但在房屋開發建設環節實現的稅收是不同的,每一塊土地出讓都可以帶來財政收入的同時,還可以帶來就業,這些就業主要包括在以下行業(數字來自於《中國統計年鑑2007》,未查到更近的數字,但相信變化的幅度不是很大):
房地產開發業:佔就業人口1.31%;
建築業:佔就業人口的8.44%;
採礦業:佔就業人口的4.52%;
製造業:佔就業人口的28.61%;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佔就業人口的5.23%;
金融業:佔就業人口的3.14%
這些行業在國民經濟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房產稅實施的時候,財政收入轉向存量環節,開發環節注定是快速萎縮的,以本人判斷,萎縮20%是必然的,很可能超過30%,如果更高也不意外。因為自己就知道,有些人得到多套拆遷房,也沒有出租,博取的就是漲價的收益,當持有環節成本上升之後,房屋的總成本就會隨著時間累加,此時就只能選擇出售;而炒房者、房屋投資者將被擠出市場。此時,受到嚴重衝擊的首先是房地產開發業、建築業;然後就是採礦業、製造業、交通運輸和金融業。這些行業佔到總就業的比例達到52%。即便近年來服務業得到一定的發展,上述行業就業的比例有所下降,應該也不少於45%。2015年,全國就業總人數是77451萬人,45%就是34852萬人。
假設上述行業的就業人數下降20%,就是6970萬人,30%就約為10455萬人,如果更多,就不必繼續計算。
這會帶來什麼情形?失業率劇烈上升;無數人口將不得不返回農村,城鎮化逆轉,這是第一輪衝擊,緊接著就是第二輪,全社會的需求快速下滑,衝擊到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第三輪,人流的遷徙將到來商品房屋需求的進一步萎縮,銀行的壞賬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這就是將面對的情形。
大家或許說,既然如此不堪,為什麼必須推出房產稅?看看下述數字或許就有點眉目(依舊來自《中國統計年鑑2007》,相信這些比例沒有下降):
教育:佔總就業比例12.84%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佔總就業比例4.49%;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這一項你要仔細了):佔總就業比例10.8%
三項合計是28.13%,相當於2.55人養一個不創造社會財富的人(沒有絲毫看輕教師的意思,實際應該更重視教育,但教育戰線的效率一樣需要提高),就個人觀點看,這意味著全社會的管理效率太低,就只能讓財政到處找錢開飯。所以,以前多次呼籲,沒有深刻的改革(是真正的提高效率的改革,不是忽悠),就改變不了結局。
一直以來就不斷有專家發文,用陰謀論和既得利益論分析房產稅,這些原因注定都是有的,也肯定是房產稅遲遲無法推出的原因之一。但看了上述分析,您認為這是不是房產稅遲遲無法推出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