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大全!古人如此重視教育(圖)


古代童蒙教育字書《三字經》
古代童蒙教育字書《三字經》。(網路圖片)

古代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機構叫作「蒙學」,所使用的教材稱為「蒙學教材」。蒙學課本,又稱「蒙養書」、「小兒書」,是中國古代專為學童編寫或選編的,在小學、書館、私塾、村學等蒙學中進行啟蒙教育的課本。

中國古代的蒙學課本是從字書發軔的。早在周代就有了供學童識字、習字用的字書。《漢書・藝文志》載:「《史籀篇》者,周時史官教學童書也。」《史籀篇》是著錄於史冊的最早的蒙學課本。

秦代統一文字,曾由李斯、趙高、胡母敬分別用小篆編寫了字書《蒼頡》七章《爰歷》六章《博學》七章,「文字多取《史籀篇》」。漢興,閭裡書師合《蒼頡》、《爰歷》、《博學》三篇為一本,統稱《蒼頡篇》。1977年安徽阜陽出土的漢簡中,有《蒼頡篇》541個字。殘簡《蒼頡篇》用隸書,為四言韻語。這種「以類相從」的編法,對後代蒙學字書的編纂很有啟發。

漢代以後,專門為兒童所寫的童蒙字書,如史游編的《急就篇》、司馬相如編的《凡將篇》、李長編的《元尚篇》,還有揚雄編的《訓纂篇》、班固編的《太甲篇》《在昔篇》等等。不過以上童蒙字書僅有史游編的《急就篇》尚存,其它都已亡佚。

南北朝時有《千字文》,唐代有歷史人物故事的《蒙求》,宋代有《百家姓》、《三字經》,理學興起後,也有《性理字訓》;元代有《二十四孝》;明代有《幼學瓊林》、《龍文鞭影》;清代有《弟子規》與《朱子家訓》等。如分類,大略如下:

綜合性質類:

《急就篇》,一名《急就章》,西漢史游編撰。今本《急就篇》共2144字,據前人考證最後128字為東漢人所加。《急就篇》篇首云:「急就奇觚與眾異,羅列諸物名姓字,分別部居不雜廁,用日約少誠快意,勉力務之必有喜」。「分別部居」、「泛施日用」是這本書的最大特點,它把當時的常用字,按姓氏、衣著、農藝、飲食、器用、音樂、生理、兵器、飛禽、走獸、醫藥、人事等分類,編纂成三言、四言、七言韻語,既便記誦,又切合實用,是漢魏至唐蒙學通用的字書。

《千字文》為南北朝梁周興嗣編。它拓取王羲之遺書不同的字1000個,編為四言韻語,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開頭,依次敘述有關天文、博物、歷史、人倫、教育、生活等方面的知識。自隋開始流行,直至清末,是中國歷史上流傳最久的蒙學課本。顧炎武在《呂氏千字文序》中說:《千字文》「不獨以文傳,而又以其巧傳」。它在內容上,把常用單字組織成通順的、能夠表達一定意義的句子;在語言上,押韻自然、結構簡單,易於朗讀背誦,對後來蒙學課本的編寫有深刻的影響。

《童蒙訓》,宋代呂本中編撰。此書是作者在家塾的教材,教導子弟由實事理解為人處事之道,記載有許多格言、經訓、立身與從政之道。

《三字經》,相傳為宋王應麟所編(一說宋末區適子所撰),經明、清陸續補充,至清初的本子為1140字。全書從論述教育的重要性開始,依次敘述三綱五常十義、五穀六畜七情,四書六經子書,歷史朝代史事,最後以歷史上奮發勤學、顯親揚名的事例作結,把識字、歷史知識和倫理訓誡冶為一爐。

《龍文鞭影》,明代蕭良友編的《蒙養故事》是用韻語編撰的故事書,經楊臣諍增訂改名為《龍文鞭影》,分上、下兩卷。「龍文,良馬也,見鞭則疾馳,不俟驅策」,喻此書能使兒童自覺學習,迅速掌握知識。清代李暉吉、徐曾續編《龍文鞭影二集》。

名物姓氏類:

《名物蒙求》,宋代方逢辰編,有《小四書》本。該書介紹自然和社會的各種名物知識。含天文、地理、鳥獸、花木、日用器物、耕種操作,以及當時社會上的親屬、家庭等關係之種種稱謂。廣而不繁,共2720字。四言葉韻,通順易懂。

《百家姓》,集漢族姓氏為四言韻語的蒙學課本,北宋時編,作者佚名。從「趙、錢、孫、李」始,為「尊國姓」,以「趙」姓居首。全篇雖是400多個前後並無聯繫的字的堆積,由於編排得巧,亦極便誦讀。後有不少改編本,較著名的有明吳沉、劉仲質編,以「朱」姓居首的《皇明千家姓》,清康熙時編的以「孔」姓居首的《御製百家姓》,但都沒能夠取舊本而代之。

詩歌聲韻類:

《千家詩》,最早的是南宋劉克莊編選的詩集,總名為《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克莊號「後村居士」,故《千家詩》又稱《後村千家詩》,共22卷。後來作為蒙學詩歌讀本的《千家詩》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選錄編訂的。流傳比較廣泛的有署名為王相選注的《新鐫五言千家詩》和署名為謝枋得選、王相注的《重訂千家詩》。前者為五絕和五律,後者是七絕和七律。後來又把兩種《千家詩》合而為一,成為五七律絕的《千家詩》,流傳不衰。

聲律啟蒙》,清代車萬育編。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

《唐詩三百首》,清孫洙選編,別號衡塘退士。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集唐代有名詩人各家,彙編為冊,作為兒童吟詩背誦之教材。

道德教育類:

《少儀外傳》,南宋呂祖謙編纂。此書為訓課幼學而撰,故取《禮記・少儀》以為書名。書中雜引前哲之懿行嘉言,兼及於立身行己,應世居官之道,不與《禮記》中的經義相比附,故名曰「外傳」。

《性理字訓》,宋代程若庸編纂。是以淺近的語言介紹朱熹理學的通俗讀本。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一本清朝出現的文學作品,內容以儒家道德為主,以韻文寫成。一般認為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後經賈存仁修訂改編,改稱《弟子規》。

《朱子家訓》,《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子家訓》僅634字,精闢地闡明瞭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歷史典故與治亂沿革:

《蒙求》,為五代後晉李瀚所著。全書以歷史典故為主要內容,每句四字,上下兩句成對偶,各講一個歷史人物或傳說人物的故事,如「匡衡鑿壁,孫敬閉戶,孫康映雪,車允聚螢」。宋以後廣泛流傳,「舉世誦之」,還曾遠傳到朝鮮、日本。後世陸續出現的各種《蒙求》和同類讀物,如《十七史蒙求》《廣蒙求》、《敘古蒙求》、《春秋蒙求》、《歷代蒙求》、《名物蒙求》等等,在體例上或內容上都師法李翰的《蒙求》。

《十七史蒙求》,為宋王令纂輯之童子啟蒙書。主要取材於「十七史」。「十七史」,是宋朝人對反映宋朝以前歷代史事的正史的統稱。

總而言之,從以上歷代的童蒙書涉及的類別來看,古人相當重視幼兒的啟蒙基礎教育。童蒙字書的共同特點是整齊押韻,便於誦讀,達到訓練兒童識字的目的,同時又增長了兒童的知識,以期為往後的經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對今天我們的童蒙教育仍有意義。



責任編輯:李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