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校和家庭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為他人著想。(圖片來源:pixabay)
日本學校和家庭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為他人著想,中國學校和家庭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個人能力。在不同的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人,走入社會和職場後,也會帶來不同的社會狀態和職場氛圍。比如,日本的服務行業堪稱世界一流,最能展現日本禮儀之邦的傳統。
我在日本生活了十幾年,雖然學會了謙卑的禮儀、做事負責任,但是高傲自大的性格一直難以改掉,所以對日本人的團隊精神、配合默契,有時很難做到。去年進入一個新的會社工作,發現每個人的桌子上都貼有“不可以獨自判斷的規則”標籤。這是會社提醒大家,不能一個人回答客人的問題,讓大家齊心合力、默契配合,共同來解答問題、為客人提供服務。
剛開始我對這種方式並不理解,覺得完全可以獨自解決的事情,為何非要大家集體配合?而且覺得自己一個人就可以把工作做好,不需要別人的幫助。所以我回答客人的問題時,有時既不請示上司,也不去請教前輩,甚至有時也不按照會社的規定,認為自己的想法會更好,于是獨自回答客人的問題。雖然上司和前輩非常不滿,但我還是堅持自我,甚至有時和前輩爭論起來。
幾個月後,我終於明白:會社要求為客人提供一流的服務,而自己一個人的想法肯定不如大家集思廣益、集體配合的效果好。尤其是比較困難的問題出現時,大家會無私的配合、共同解決問題,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迅速的把工作做好,最後讓客人滿意而歸。逐漸的我融入到大家的團隊中,默契配合、為別人著想,儘可能放下自我,不再獨斷專行。我發現放下愛面子、怕被別人說的心理後,使我的工作變的越來越順利。
上司和前輩有求必應,為我解釋各種疑難問題,如果我不明白時,就反覆的解釋給我聽。而且經常安慰我,每天能夠明白一個問題也可以。有一次,我沒有聽懂客人的問題,竟然答非所問,大家都非常著急。幾位前輩馬上跑過來幫我找答案,一位最老的前輩馬上想到答案小聲告訴我,才使我順利回答了客人的問題。
最近同事經常因為我出現錯誤而忙的團團轉,但是前輩毫無怨言的幫助、鼓勵我堅持下去,上司也安慰我繼續加油就會提高,這讓我非常感動,于是放棄了辭職的想法。這種默契的配合,不是突顯一個人的工作能力,而是整個部門去共同完成一份工作。
日本人的團隊配合精神在各種社會環境中都能夠看到,大家用整體配合的力量去完成一件事情,就好像把五指分開打出的力度肯定非常小,把五指握成拳頭打出力度就會非常大,另外日本人不把事情做成功不罷休的精神更是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