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平在美國馬里蘭大學畢業典禮上演講(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17年5月26日訊】近日,中國女留學生楊舒平,在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畢業典禮上,以優秀畢業生代表身份發表演講,對比了美國「又甜又鮮」的空氣和中國令人「每天戴口罩出門」的霧霾,再引申到民主和自由的不同感受,稱讚美國而批評了中國,被許多中文媒體、大陸網民和海外華人貼上了「辱華」「美分」、「洗地」、「賣國賊」等標籤。在巨大外界壓力下,該女生被迫道歉。 然而該風波並未平息。熱議中,有人對女孩不依不饒,有人表示同情,有人聲明支持。這說明它不僅僅是小女孩一個人的問題,也不僅僅是這一個事件的問題。
自省
在眾多看法中,有一種看法對國人來說似乎更有益:小女孩畢業典禮時的話,如果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或視聽效果,而有所摻假、有所誇張,那麼這個被一些人指責「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言行,是在美國5年大學期間熏陶的呢,還是從小到大在中國培養的呢? 這種修辭手法在我們中國大陸小學、中學、大學的語文、歷史和政治教材、新聞報導、工作報告、影視作品中,比比皆是。當摻假和誇張等修辭手法被拿來忽悠我們,為了我們自己而誇誇其談時,我們很容易感覺相當受用。當用來貶低別人別國、敵人敵國時,我們很容易感覺非常解氣。而這一次,當我們習以為常、駕輕就熟的同樣修辭手法,反過來讚揚別人別國、敵人敵國,而批評到了我們自己、自家或自國時,我們很多人發現,自己竟然很容易被激怒。 當強烈指責女孩這個個人時,我們還能否想到:她或許正是我們每個人的一面鏡子?當指責她時,我們能否同時反省自己,提醒自己以後逐漸減少這種種衝動,去以暴易暴,以狡猾應付謊言,以浮誇稀假大空,以專橫響應專制,以欺軟平衡怕硬,以民盜對付國賊?
自信
譴責女孩的人群中,除了一味謾罵的,還是有很多講道理通人情的人。他們中有一種說法比較普遍:女孩講觀點,沒問題,聽眾可以自己判斷是否認同該觀點。但是她宣揚錯誤的信息,不可以,因為國外的聽眾會信任來自於中國的中國人所說的就是事實,並因此做出對中國大陸和大陸中國人不好的判斷。 針對這種擔憂,我們不妨自己先回答兩個問題:
1、外國聽眾聽這個女孩講話,得出的判斷肯定是中國空氣污染嚴重,霧霾嚴重,中國人經常戴口罩。這和幾乎所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新聞鏡頭所展示給外國人的事實,有多大出入嗎?
我們中國大陸央視已經盡量粉飾的畫面中,都可以看到霧霾和口罩,小女孩的幾句話就給中國空氣污染的國際印象雪上加霜了?反倒是國內親身感受到霧霾天氣的人,群情激昂地否定。可是這種否定也只能給外國人帶來對對中國印象的量變改善,讓國人聊以自慰,可是對國人自己每個人每天實際面對的污染和對霧霾惡化的擔憂,能起到質變改善的積極作用嗎? 2、在外國人眼裡,是一個中國小女孩更可信?還是中國政府的新聞發言人更可信? 答案如果是前者,即一個非官方的普通人更可信,那麼我們海外那麼多用吐沫都可以把小女孩淹沒的普通華人,我們在海外日日復年年的言行,帶給所在國人民對中國對華人的印象,難道可以忽視和輕視嘛?難道還不如小女孩幾分鐘的一席話更可信嗎? 答案如果是後者,即官方喉舌更可信,那麼在海外嗓門最大的《環球時報》,為什麼如此不自信呢?是對官方不能自信?對全體海外華人不夠自信?還是對自己高八度的五音不全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