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研究社、香港眾志及一眾青年學人發起「香港前途研究計畫」(攝影:李梓瑜)
【看中國2017年6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梓瑜採訪報導)今年是香港主權移交20週年,香港民間團體發起「香港前途研究計畫」,透過翻查80年代中英談判香港前途等歷史檔案,瞭解當時中英兩國最高層的決策過程及談判細節,為香港的二次前途問題作準備。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表示,當年兩國在談判過程中,均關注世界多國的反應。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則透露,檔案顯示,當年中英談判時,均排除香港參與,他形容香港當年最多「似是孤兒」。
研究計畫由本土研究社、香港眾志及一眾青年學人發起,週六(6月24日)在港大舉行第二次研讀工作坊,名為《建檔偉業II之又傾又砌》,數十名年輕的參與者分別圍坐成4個小組,討論不同的議題。
中英均關注世界多國反映
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透露翻查檔案的初步發現,指當年英國和中共政府進行談判角力時,往往比較考慮美國、日本,或加拿大等地的政府機關,對於香港問題的理解和考量。與此同時,中國處理問題時,新加坡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攝影:李梓瑜)
他表示,當講香港問題時,總有輿論指責外國勢力不應干預,但從歷史可見,原來當年中國和英國在香港前途談判過程中:「都會因應香港問題和世界各國有很多不同的互動,到底香港在東亞地緣政治和國際社會上,當時有什麼互動和影響,值得我們關注。」
英方有責任義務保障香港50年不變
本土研究成員陳劍青表示,從一些文件中初步瞭解到,例如英方和中方達成協議後的承諾,不純粹講1997前對香港的責任,而是講every brtish,是世世代代的承諾。尤其英方84年和中方達成的協議時反覆提到,其實英方對於香港的責任,不止於1997年,而是怎樣可以保障香港至少50年不變,而並不是香港現在情況,不純粹是中方的責任:「英方在那時的角色,在文檔裡顯示,大家都有責任保障香港50年不會變,英方講的好清楚,無論對那時香港非官守議員,甚至在中英草簽那天,都好清楚交代英方的責任,要怎樣保障協議,英方有義務保障。」
本土研究成員陳劍青(攝影:李梓瑜)
中英均排除香港參與談判
陳劍青還透露,觀察不同的文件和檔案,發現香港當年被排除在談判桌外,不單止是被中方排除,英方無論是外交部、還是首相府都不願意讓香港在整個談判中可以充分的參與,香港那時「最多些似孤兒,被丟棄的情況」。他表示,之前有聲音指84年,中方不想時任港督和相關香港人在談判桌上,但83年、82年,英方無論外交部還是首相府,連香港的非官守議員,都不想涉及在談判裡面,其中一個理由是怕泄密,以消息安全的理由拒絕他們參與。
先後走訪6間圖書館 查300份文件
黃之鋒透露,本土研究社、香港眾志和一眾青年學人從2月初至今,先後到訪過位於倫敦的英國國家檔案館(The National Archives)、紐約大學圖書館(NYU Libraries-Elmer Holmes Bobst Library)、聯合國及國際文獻檔案庫查看有關香港歷史的解密檔案;還到訪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國家檔案館(US National Archives)以及位於洛杉磯的尼克遜總統圖書館(Richard Nixon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列根總統圖書館(Reagan Library),暫時已抄錄了逾300份文件,內藏多份解密檔案。未來還計畫前往位於臺北的國史館Academia Historica、坎培拉的澳洲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和美國德州A&M大學的老布希總統圖書館(George Bush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參閱文獻。
他表示,過去一個月,除了逐步消化傳送回港的文件外,還招募公眾進一步閱讀其他歷史文獻,希望從各種官員回憶錄、當時民間討論和其他歷史著作中堆切當年的歷史拼圖,從現有事實的基礎上,窺視英國政府所作的最高層決策,重組整個過程,將之視覺化。並推動民間研究普及化,讓香港人能夠瞭解由1979年開始到1989年,中英談判香港前途的脈絡過程,當中文件講的重點是什麼。香港人上個世紀失去參與談判機會,這一次應為香港二次前途問題作好準備。
解密檔案:公投自決並非新概念
英國《檔案法》規定,公共文件保密限期只有30年,此後必須解密開放公眾查閱,中英談判在上世紀80年代,檔案已陸續解封。去年興起的「民主自決」路線引起爭議,令中共大為緊張,並成為「半港獨」,不過,「公投自決」原來並非新鮮概念。本土研究社在檔案中找到一份2014年解密的英國文件及戴卓爾夫人的公開書信,提到香港市政局委任議員蘇偉澤(Walter M.Sulke)早於1984年已曾公開發表一個香港人「公投自決」的宏圖大計,當時曾一度引起英國官方內部討論。
「香港前途研究計畫」由香港眾志和一眾青年學人發起,前途研究計畫獲得國際知名學者戴雅門(Larry Diamond)、孔傑榮(Jerome Alan Cohen),以及練乙錚、戴耀廷等人推薦。參與其中的青年學人包括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香港眾志研究員及紐約大學全球史碩士生敖卓軒、現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念碩士的前學聯秘書長周永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