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躲過「天鴿」最強風力圈純屬「好運」。(圖片來源:林超英Facebook)
【看中國2017年8月28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被形容為「53年最強颱風」的「天鴿」吹襲華南沿岸地區,為香港及澳門帶來嚴重災情,而澳門更不幸出現人命傷亡,昨日另一強颱風「帕卡」於短短3日內再度吹襲港澳地區,帶來了比「天鴿」還多一倍的雨量,大大增加了澳門救災的壓力。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表示,「天鴿」沒為香港造成重大影響全靠「運氣」。
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昨夜於臉書上發表文章,感言「香港逃過天鴿之劫純屬運氣」,據雷達顯示「周圍最大風圈」僅在香港大嶼山以南掠過,但澳門卻遭受直接打擊,感嘆「命也、運也」。他表示,只要「天鴿」路線北移20公里,香港將會完全是另一種景象,「但我們不可能永遠幸運,整個社會必須有危機意識和有策略地備災」。
林超英昨於電台受訪時指出,外界普遍批評澳門氣象局太遲發出風暴警告造成受災情況嚴重,但他認為即使發出風暴警告都不能減輕颱風的威力,「玻璃一樣會爆、海水一樣會倒灌」。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提高社會的防災意識。他指出,香港除了「好運」之外,也要歸功於英治時期的香港政府對於防災基建設施質量的堅持。「你看到香港這次風暴潮時,海邊防波堤也只是淹掉了單車徑,距離民居還有好大一段距離。因為當時港英政府吸取了1962年颱風『溫黛』的教訓,在規劃海岸新市鎮如大埔、沙田時詳細諮詢了天文台的風暴潮數據,對於風暴潮防災基建做得很好」。他表示,要將防波堤築高1吋,成本已經會增加很多,所以這些基建雖然成本高,但卻可有效地保護市民。
然而他強調,風災帶給港人最大的警示,是不能再忽視全球海平面上升問題,以及氣候變化將使自然災害變得更頻繁,呼籲港人不要心存僥倖,未來應將防災工作做得更好。
《蘋果日報》報導,災害管理專家吳惠玲回應指,現時人們缺乏防災意識,太輕視自然災害,風暴來到只是想著「可以放假、去打麻雀、唱K逛街」,心存僥倖,更做出「追風」和「叫外賣」等罔顧自己及他人安全的行為。她指出,雖然港澳並非處於地震海嘯災難帶,但颱風、暴雨、風暴潮、山泥傾瀉等出現機會也相對較高,她以水淹地下停車場為例,「災害來臨時分鐘內已可決定生死,與其事後責怪別人、推卸責任,自己更應該為自己負責。明知地下車庫淹水風險高,就應預先將車駛走,離開地下車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