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11月27日訊】汽車行業的命運,究竟是沒落的彩電,還是賺錢的空調?還是進化成一個更高級的物種?上次我們說到日本東芝被一家中國企業收購了他的電視業務,百年帝國轟然倒塌,電視機行業就像當年的照相機一樣,遭遇了非常艱難的時刻。
即使擁有更大市場的中國的同行也步履維艱,全行業平均利潤率低於3%。3%可絲毫沒有安全邊際啊,成本膽敢稍微控制不住,那可就是全行業虧損啊。同樣是家電行業,賣電視的和賣空調的,那絕對是天壤之別。
今天我們想談另一個行業,汽車行業。它具備一些家電行業的相似之處,你買了房子,一般配套會添置家電,然後就是車。而且你注意到,消費電子展會上,汽車已經成為了很多年的主角,汽車公司很想把汽車做成像手機一樣的快速消費電子產品,最好像蘋果一樣,一年能換代一次,刺激大家購買。
那麼,我們很好奇,汽車行業未來的命運,到底會是電視機?還是空調?還是說它會走出自己的路呢?
研究商業,首先找需求。這三個行業中,需求最好最穩定的是空調。人們對於26度新風恆溫的需求,往後看10年不會變。但是電視機行業和汽車行業背後的需求都不是電視機和汽車本身。電視機背後的本質需求是娛樂休閑,汽車背後的本質需求是時間管理和身份認同。
這三種需求:娛樂休閑、時間管理、身份認同,它都有無窮無盡的解決方案,因此,很多人可以不買電視、不買車,但是它離不開空調。在這一點上,汽車和電視機一樣,它在需求層面存在更大的競爭和危機。
汽車行業還有一點和電視行業有相似之處:它們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很類似。
電視機行業最重要的是面板,汽車行業最重要的是發動機動力系統,這兩個核心零配件往往不是自己生產,而要問別人採購。汽車行業的上游需要採購的零配件,可能涉及上百家供應商無數細分部件。
因此,汽車和電視機行業,更像是一個組裝加工製造行業。在這兩個行業中,真正擁有定價權的基本都是核心零配件公司,而不是終端製造公司。
其次,電視機行業和汽車行業的產業集中度都很低,也就是說賽道擁擠玩家眾多。他們不像空調行業,雙寡頭賺走全行業的錢。至今,電視機行業依然有眾多品牌,甚至有網際網路品牌,而汽車現在的格局是六超多強,行業老大市場份額不過20%而已,大家伯仲難分,而且還在打價格戰。他們在產業格局上很雷同。
但是汽車和電視行業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倆在行業生命週期中的位置不同,生命週期大家都懂,有的行業早就成熟甚至衰退,有的行業還很年輕。汽車行業在中國總體來講相當於30-40歲,處於中壯年,還有空間。
這個結論怎麼得出的呢?我們通過不同國家的千人汽車保有量來對比觀察。
美國千人汽車保有量是800臺,德國將近600臺。我們不能跟歐美比,人口密度和車輛公路佔比都完全不同。我們看日韓,大概也有千人400-600臺。中國千人保有量僅僅只有140臺,所以這個行業,從生命週期來看,我們還處於中壯年。
我們研究歷史發現,在人均GDP1萬美元時,日韓千人保有量是200臺。中國去年人均GDP剛突破8000美元,保守估計2020年我們人均GDP也能突破1萬美元,如果達到日韓的水平千人200輛,那麼汽車行業未來的增長空間是年複合10%以上。如果考慮折舊的更新,那增速可能還會更快。汽車行業的增長主要是兩塊,初次購車帶來的保有量提高+折舊更新的換購。
最後綜合來看,汽車行業未來會走出自己的路,它的命運不是電視機也不是空調,它沒有空調的壟斷格局,也不像電視機丟掉了背後核心需求。汽車仍然會有增長,主要來自於行業本身並不低的自然增長。
但是誰家能搶到這個份額,就要看誰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上實現彎道超車,誰能用品牌構建出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