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12月4日訊】中國資本市場的監管力度最近明顯加強了。證監會新一屆的發審委,剛給三家擬上市企業統統投了否決票,零過會率,以前從來沒見過。新一屆的發審委上任以來,一共審了61家公司,直接否掉22家,通過34家,還有5家待定,通過率只有56%。要知道前9個月,IPO通過率是81%啊!
這就好比一所名校,學生趨之若鶩都想進,但是面試考官最近門把的特別嚴,題特別難,想進都進不來。為啥?因為考官現在是終身問責制,再一個關鍵,學生們的成績有疑點。
被否定上市的這22家企業,最典型的問題是毛利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那考官就要問,人家鼻子在這兒,為啥你比人家高一大截呢?如果你支支吾吾說不清楚,那我有理由懷疑你微整了。
為什麼毛利率如此關鍵?大家知道淨利潤率是很容易調節的,因為它受到諸多因素干擾。
我投入了大量的廣告營銷費用,那麼銷售費用就會抬高;我投入了大量的研發,或者今年管理層集體加薪,那麼管理費用會抬高;或者最近剛剛問銀行借了一筆錢,那麼財務費用開支也會影響淨利潤率水平。
正因為每家公司的經營狀況不同,戰略不同,因此淨利潤率的差異可能是天壤之別。但是你賣同一款產品,毛利率水平應該是大差不差的。
為什麼呢?
因為除了能源等幾個極少數行政限制的行業,大多數行業都是競爭行業。在一個競爭行業中,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是說,競爭會讓市場出現一個均衡價格。你去生活中觀察也會發現,同一款飲料,性能相同的車,屏幕大小一樣的手機,他們的價位大體很相近。這都是競爭帶來的均衡價格。
那麼另外一邊是成本,既然咱倆造的產品差不多完全一樣,那麼咱們製造產品用的原材料也應該相近,甚至可能連供應商也是一樣的,所以原材料成本上,應該也很相近。而毛利率僅僅衡量產品本身的價格與產品成本的差,不受其他因素干擾,同行之間行業平均毛利率應該是比較接近的。
既然價格相近,成本相同,為什麼有的公司毛利率能夠顯著高於競爭對手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這個公司可能具備品牌效應。具備品牌效應的公司,同樣的東西就可以賣的比別人貴,因為消費者認的是這個牌子,而不是產品本身。有品牌的產品就比沒品牌的產品毛利率要高,茅台是最典型的案例,擁有全行業甚至全市場最高的毛利率。
其次,這公司可能具備規模優勢。比如兩家工廠,他倆房租一樣,人工成本一樣,電費也一樣,但是一家工廠生產100件產品,第二家工廠生產10000件產品,那麼第二家工廠的平均成本就更低。因為電費房租雜費等這些固定成本被平攤進了更多的產品中。在售價不變的情況下,第二家公司因成本更低,毛利率就更高。這就是規模效應。
但是這裡面有個坑大家要注意,一家工廠可以瘋狂的擴張產能而不擴大銷售,去壓低營業成本。產品只要沒有被賣出,就不計入營業成本,而只記作生產成本。因此,被賣出的一小部分產品,平攤掉了積壓的大量庫存產品的固定成本,營業成本因此得以降低。這種情況下,它毛利率看起來確實高於同行,但是一堆庫存,這種高毛利率其實毫無意義。
第三種情況,這家公司在產業鏈中非常強勢,或者是個細分行業。行業裡的公司數量有限,因此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沒的選擇。這種行業裡的優勢公司對上游供應商有議價能力,既可以佔款,又可以壓價,也能降低成本獲得相對高的毛利率。
以上都是公司走正道,競爭力強的表現。但是也有一些公司,就喜歡上套路了。它可以通過關聯交易,比如成立一家關聯公司,親友經營,用關聯公司來進原材料,然後再用極低的價格把原材料賣給公司,這樣公司也能獲得高毛利,但本質上,是把關聯公司的利潤搬過來,是個騰挪大法而已。
最後總結,毛利率是一家公司產品競爭力最直觀的體現,但是最顯眼的位置,往往最容易掉以輕心。作為一名認真的投資者,以上的辦法,幫助你看清公司的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