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8年2月11日訊】層層加碼,過猶不及。這樣管理教訓歷史上並不少見,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過猶不及的做法曾經帶來不小的負作用。我們是否真正吸取了這樣的教訓?是不是改掉了寧左勿右或寧右勿左的習慣?
無論社會、經濟、企業、甚至家庭,管理是門藝術,「分清主次、講究順序、控制節奏、注重力度」是必須遵循的基本管理常識。正因如此,管理絕不能層層加碼,否則必定過猶不及。往往一次層層加碼發生過猶不及,然後就是糾正過猶不及,如果再次層層加碼,又會發生「反向過猶不及」。筆者認為,這樣的管理是失敗的管理,是會讓全社會付出巨大代價的「折騰式管理」。
尤其是在處理金融問題上,絕對不能搞「層層加碼的‘運動式’監管」,因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監管者不負責任、放任自流地聽任金融混亂,必定威脅經濟核心的安全;與之相反,層層加碼,開展以「重、快、急」為特徵的監管運動,同樣會威脅經濟核心的安全。這正是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的:物極必反、兩極相同。
所以,中國政府一再強調:必須充分認識金融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實把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紮紮實實把金融工作做好。如何理解「紮紮實實把金融工作做好」?筆者認為,其中應有之意在於:金融監管必須「分清主次、講究順序、控制節奏、注重力度」。實際上,今天之所以要「強化監管力度」,原因就在於「過去一段時間金融監管過度鬆弛,從而導致一系列金融混亂和金融過度的現象」。現在必須治理,但絕不能發生「反向過猶不及」。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這是古訓,也是科學。
實際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之後,中國在處理經濟問題上有過很深刻的經驗。2007年之前,中國一度沒有認識到危機的嚴重性,所以中國國內財政和貨幣政策一味堅持緊縮;之後發現中國GDP增速因美國金融危機直線下跌,政策突然轉向,而且無所不用其極地托住中國經濟,結果導致財政政策積極過度,房價、物價大幅上漲;2010年,因為擔心負效應而開始退出,但又因為退出過急、過快,而導致2012年之後,中國經濟幾次發生失速風險。還有一個教訓,2010年貨幣緊縮之後,積極財政政策佔用大量金融資源,導致民營中小企業金融飢渴,於是金融管理者開始放鬆金融監管,試圖通過設立大量小型民間金融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但事與願違,各路金融或准金融機構在市場上爭搶有限的資金,結果導致中小微企業融資更難、更貴,而且導致一大推金融風險問題,並使我們今天不得不回過頭去治理、整頓。
毫無疑問,治理整頓金融市場的亂象和風險必須、必要、必然,但「分清主次、講究順序、控制節奏、注重力度」恐怕也必須、必要、必然。201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主題組織第三次集體學習,特別突出「體系」概念,而且充分揭示了系統種屬之間,屬屬之間的條例和辯證關係,這是非常地道而強大的系統論思想,非常明確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所以,金融監管者也必須意識到:中央對所有經濟管理已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監管也必須具備強大的唯物、辯證、系統、科學的駕馭能力。
所以筆者認為,金融管理不是「見招拆招、就事論事」的碎片式管理,而必須是主次結構明晰、輕重順序清楚、節奏快慢相宜、力度柔和順暢——綱舉目張的系統性管理。這就要求管理者首先要調查研究,把所有金融風險點全部集合,系統性梳理脈絡,並找到系統性關鍵點,然後才是按照輕重緩急制定解決次序,設定解決進度和力度,同時做好相關系統的風險控制節點和風險防範預案。
說實話,筆者不讚同金融監管採用「問題導向」思路,因為它容易導致各行其是、就事論事、不分主次地「眉毛鬍子一把抓」的「非系統性管理」問題,更容易導致「治理舊風險,帶來新風險」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