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中標語和言辭,還有一點法治的影子嗎?(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8年2月13日訊】運動是某種體制一種常用的運作和治理社會生活的方式。
要明白什麼是運動方式,可以先來看他的反面。一般地說,做一件事情,可以有兩種最基本的推動方式。一種是依據規則和程序,按部就班地進行。一種是以運動的方式,大轟大嗡地推進。在前者,規則、制度、法治是至關重要的要素。在後者,權力、動員、強制力,則是最重要的因素。
運動方式本身也有區別。美國政治學家伯恩斯坦在其早期的博士論文中,曾將運動方式分為兩種。
他研究的對象是中國和蘇聯農業合作化的過程。他認為,蘇聯農業合作化過程中的社會動員可以稱之為命令式動員(command mobilization)。在蘇聯,其農業合作化的實現,依靠的是城市工作隊在農村所實施的強制性的措施。凡是抗拒農業合作化的農民,都受到強力的壓制以至專政手段的鎮壓。這與蘇聯革命是通過城市起義方式實現,在農村沒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有關。
而中國的農業合作化的過程則與此不同。中國農業合作化過程中的社會動員方式可以稱之為參與式動員(participatory mobilization)。在中國農業合作化的過程中,雖然也派出了大量的工作隊,但工作隊的主要任務不是強制農民,而是向農民進行宣傳和說服工作,使農民認識到現有的土地佔有情況和經營方式是是不合理的,不符合農民的長遠利益的。個體的農民只有走社會主義的集體化道路,才會有光明的前景。在整個過程中,都伴隨著工作隊對農民的「訪貧問苦」和農民的「憶苦思甜」。其目的是旨在形成農民的階級意識,提高政治覺悟。其結果是農民對農業合作化運動的自覺參與。
這也表現在當時階級鬥爭的方式上。在蘇聯,包括鎮壓反革命和大清洗,都是由專政機構來專業化進行的。而在當時的中國,階級鬥爭都強調群眾的參與,採取群眾鬥爭的方式進行。按照毛澤東的想法,這有教育群眾、提高群眾覺悟的目的,當然也有使用行政執行機構力不從心的原因。
無論何種方式的運動,都與幾個因素有直接關係。一是革命的慣性,因為運動實際上是一種革命的方式;二是大規模社會改造的目標,這些目標之宏偉,難以用常規化的方式實現;三是常規化的機制或是不好用,或是能力不足,或是平時不作為,或是面對的問題積重難返。
並不是所有社會都有社會動員的能力以及發動運動的能力。運動的方式要成為可能,首先需要一種體制。在這種體制中,要有一個能發動運動的中樞,這個中樞要麼能動員民眾,要麼能高效地指揮行政系統,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同時,整個社會具有高度的整體性或聯動性,即在社會動員的過程中,整個社會能夠行動起來,而能夠行動起來的條件是不同類型的組織化,或是行政化的組織方式,或是其他形式的組織方式。
上述體制因素的結合就是舉國體制,無論幹什麼,都是全國總動員,全民總動員。於是,才有一聲令下,整個社會齊行動。但在這個過程中,專業化的分工被打破,各個部門各個單位有指標。
比如,在前些年很多地方招商引資的時候,包括共青團、婦聯、計畫生育部門也都有招商引資的目標,完不成指標就受處罰甚至主要領導人被免職。征地拆遷,也是各單位動員,甚至連中小學也被動員起來,讓中小學生回家做父母思想工作。在有的地方甚至實行連坐的懲罰辦法。征地拆遷中產生了社會矛盾,維穩的任務也分割到不同部門。我一個朋友在既無權也無錢的科協工作,但也分到了若干戶的慰問指標。對這些上訪的,只能給錢安撫,實在沒錢,只能挪用那一點點可憐的科研經費。
其結果,是整個社會功能的紊亂。在運動期間,各個單位和部門,不得不放下自己的本職工作,投入到自己並不熟悉也不擅長的事務中去。而各個部門和單位,為了完成任務,為了領導不受處分,就只能胡幹蠻幹,甚至不擇手段。
再從運動實施的環節看。運動要成功,這樣的幾個環節是少不了的。成功地營造氛圍,通過營造氛圍,形成一種環境壓力,要麼是政治正確與否,要麼是道德的壓力。集中性與突擊性,調動全部可以調動的力量,畢其功於一役。苛刻的考評與嚴厲的懲罰。在這種情況下,擴大化和走樣變形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往往不惜代價,不擇手段,是運動中常見的現象。
結果,其負面的效應很快就會顯現出來。一刀切、大呼隆,層層加碼,在任務完成之後,就是一地雞毛。有時,運動式治理會演變成官員之間的競賽,你狠我比你還狠,你極端我比你還極端,你三天干完我一天干完。大躍進是從哪裡來的?除了目標的不切實際之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種層層加碼的邏輯。
週期性的運動與常規性的惰性往往如影相隨。運動式的治理方式之所以成為必要,與平時的不作為有直接關係,也與運動中常規性的程序和規則被破壞有直接關係。運動往往成為一場破壞規則的競賽,結果就是法治的被破壞。原來的契約呢?原來的合同呢?原來有關部門允許的批文呢?統統不算數。「賣煤就抓人,冒煙就拆房」,這樣的標語和言辭,還有一點法治的影子嗎?而且當運動成為一種常用的治理方式的時候,也很容易助長官員的投機心理,平時一塌糊塗,只要運動中表現突出,就是好幹部,又能得到上級的青睞甚至提拔。
就在本文寫就的時候,看到兩則新聞。一則說,在上面有了掃黑的部署後,某省要求每個基層檢察院今年要辦理一起涉黑案件。另一則是,在北京大悅城發生砍人事件後,北京市發動20萬人連夜巡邏布控。而且官方的消息說,從第二天開始,從第二天開始,將有以首都治安志願者為主體的70萬群防群治力量走上街頭。要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字。北京人口號稱2000多萬,有誇張點的數字說春節期間離開北京的就有1000多萬。北京還剩多少人?
這使我不禁想起在2015年股災時我說的一個比喻:一個有點怕你,但心不甘情不願的人給你開車。你說怎麼開吧。你說快點吧,不然要遲到了。好,你想快點是吧?那就一腳油門到底。這時你覺得開的太快了,說別太快,別出事。好,害怕了是吧?想慢點是吧?那就一腳剎車到底。
應當說,這是運動式的通常做法。在這些做法中,包含著運動式治理的一些最基本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