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視頻截圖
【看中國2018年2月19日訊】有評論認為,春晚已經不再考慮推陳出新,成為不加掩飾的政治獻禮。其節目在對非洲人搞種族歧視的同時,也充滿著對中國人的歧視。
臺灣《上報》發表評論《紅色春晚是如何煉成的》,作者秦膽認為,過去關於春晚節目推陳出新的討論已然趨於無形,取而代之的是近年來主辦者對主政者的政治獻禮。聚集了文藝界名流的春晚,既是鬧轟轟的娛樂秀,也是有著政治指標意義的宣傳陣地。以2016年猴年春晚為分界,春晚從節目台詞到主持人串詞,多處直接套用時下黨政語匯,強行點題,春晚儼然成為有著節目表演的兩會。原本應當具有趣味性與藝術性的晚會完全黨化,直截了當、不加遮掩地高舉、緊跟政治形勢。
文章說,央視春晚用政治化的詞句將民眾推開,卻還言之鑿鑿代表最廣大的群眾與先進文化,這種南轅北轍的矛盾言行更為晚會增添了幾分荒誕色彩。受到2016年春晚負評如潮的影響,2017年宣傳審查機構「以史為鑒」,加大網際網路上對春晚負面言論的審查力度。公器私用、好大喜功、對上負責、私相授受,從節目內容到籌備策略,春晚也是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的外化與縮影。當然,任憑千夫所指,我自巋然不動,歲歲年年人不同,春晚依舊笑春風。
春晚歧視非洲人也歧視中國人
臺灣《風傳媒》發表文章《只許中國人放火,不許老外點燈》,作者李華說,相比於中國人眼裡別人對自己的歧視,他們對其他族群的歧視似乎是和風細雨、無傷大雅。他們習慣稱呼西方白人為鬼佬,日本人是鬼子,韓國人是棒子,印度人是阿三,非洲人是黑鬼,其他一些窮小弱的國家都懶得理他們,這應該是大部分中國人的心態。
文章說,中國有句古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你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也不要給別人。中國人真正做到了嗎?現實情況應該是只許中國人放火,不允許老外電燈。中共官媒央視的春晚在今年帶頭搞起了對非洲人的歧視,一個叫做《同喜同樂》的小品節目裡,中國女藝人婁乃鳴為此塗黑臉、刻意把臀部弄大扮演黑人,另外一名非洲裔表演者飾演猴子角色。小品的主題無外乎宣傳中國的高科技和文化軟實力,以及中非關係的友好,但是片中也充滿了中國人自己的那一套歧視,什麼高富帥、一夫多妻制。幾億的中國人看到了這樣的小品,一笑而過,渾然不知自己已經嚴重冒犯了一個族群。
鄧小平有權也沒推動政治改革
紐約時報中文網發表文章《站在習時代,如何評價鄧小平》,作者鄧聿文說,鄧的最大問題,是在他有權力和權威的時候,未能運用這種權力和權威,適時發動和推進政治改革,將中國導向民主軌道,反而幹掉了兩任總書記,扼殺了處於襁褓中的政改。儘管和其同時代的中共元老比,鄧要顯得相對開明,在八十年代早期,鄧並不反對或者說也主張政治改革,他在1980年所作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至今仍是中共最重要的政改文獻,但鄧政治改革的邊界,從沒有超出政府改革的範疇,換言之,鄧是把領導體制的改革當做政治改革。雖然從寬泛角度說,這也是政改的一部分,但不是主體部分。
文章說,當時執政黨為讓紅二代不參與、干預政治,有意將他們趕向商場,賦予他們各種各樣的特權和政策優勢,變現為財富。中國的市場經濟就是一部權錢交易的市場經濟,黨政幹部領導在參與經濟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了包括經濟利益和政治升遷在內的私人收益,而執政黨為保執政穩固對這種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展示出了巨大的容忍度。一言以蔽之,權力和資本的結合及其失控是鄧式改革的副產品,但也促成了習近平的集權和反腐。安邦的被打壓,就反映以權貴集團為代表的裙帶社會主義,在習近平看來,已經觸及到危及執政黨統治的問題。
中共迫害教徒,誰也不該沉默
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不為正義發聲將為邪惡陪葬》,作者李平說,就在中梵建交消息頻傳之際,中國並未停止對忠於教廷的家庭教會的迫害,並未停止對天主教的整治。僅過去一週,河南省鄭州市就有20多個家庭教會被查封。尤有甚者,政府規定,教堂中不能出現一個小孩,否則必須關閉,教堂貼的春聯也必須多宣傳政府少宣傳教義。教宗和梵蒂岡高層究竟是否掌握中國這些情況,還是自欺欺人地不聞不問,不無疑問。
文章說,無論你是否天主教徒,都不應再對中共迫害教徒、對梵蒂岡向中共跪低保持沉默。香港一群學者、律師挺身而出發聲,因為他們希望教宗莫忘初衷:「有時候我在問,今日世界誰在真正關心衍生建立百姓的過程,以抗衡急功近利的做法,即使這做法可產生容易的、迅速的、短期的政治利益,卻不能提升人性的圓滿。」86歲的陳日君連日疾聲吶喊,因為他擔心在一國兩制被侵蝕之下,將來連香港都會出現愛國教會。這不是杞人憂天,而會是國際綏靖中共、中共統戰香港的結果。
来源:德國之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