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8年2月22日訊】2018年似乎流年不利,開年沒多久,民營企業「民告官」式震驚全國的事件個接以個,為民營企業的發展蒙上了陰影。
前不久,亞布力董事長毛振華「雪地陳情」,控訴東北國營企業壟斷霸道打壓民營企業,這種喊麥式的聲淚俱下的現場直播,將經濟下滑週期下民營企業的生存窘態赤裸裸地呈現在公眾面前,也在全國引起了一波「投資不過山海關」、東北經濟衰退的大討論。
然而,此事剛落,另外一件赤裸裸的民訴官的大戲已經上演。相比亞布力控訴的羞羞答答,委屈求情,這一次算是直接撕破臉,直面地方行政首腦——市委書記,沒有給自己留下任何緩和的餘地,讓人震驚。
2月14日深夜,「太陽能微廚」微信公眾號發布一條舉報官員的文章。文章中,山東德州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實名舉報德州市委書記陳勇「懶政」。該號是皇明集團運營的一個科普「太陽能燒烤」爐具的微信公號。
山東德州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實名舉報德州市委書記(網路圖片)
舉報內容中,黃鳴稱陳勇新官不理舊政,門難進,臉難看,許諾給企業的土地不兌現,導致皇明集團面臨資金鏈斷裂、破產倒閉的風險。當夜,皇明方面接受界面新聞採訪,稱文章已經涵蓋了黃鳴所要表達的內容。
14日深夜,德州市長陳飛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稱:「我在出差,德州市政府一直很關心皇明的成長」。有知情者稱,當夜,德州市政府緊急召見黃鳴,隨後舉報文章隨即刪除。隨後,界面新聞再次聯繫皇明方面,相關人士稱,「因紀律問題不再接受任何採訪」。
這是繼今年企業家毛振華亞布力陳情之後,第二位企業家把企業利益訴諸網路舉報,這次不是經濟下滑的東北,而是前段時間財政赤字受到網民質疑,引發北方經濟再次衰退的大省——山東。
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目前網路都還算是重要的維權渠道。就像最近的陝西的一位俠客,在社會法失效後,只能依靠自然法復仇,追求自己心中的正義,確實讓人唏噓感嘆。
就筆者看來,皇明集團的問題,追根溯源是由於輕信政府,過度投資導致了現金流緊縮,導致了經營和債務膨脹,最終走到了山窮水盡的邊緣。
德州政府為了政績,需要舉辦類似世界太陽能大會這樣的會展來提升城市形象,營造升遷的資本。而作為北方太陽能的精銳,皇明太陽能需要這樣的會展擴大市場知名度,營造品牌,提示在全球太陽能界的人脈和地位,至此雙方一拍即合。
2006年,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在世界可持續能源大會承諾建中國太陽谷,承辦2010年世太會。政府和皇明集團達成協議,皇明負責主場館、主景區和配套設施的建設,先後投入20億元。在德州政府的鼓搗下,皇明先後又投入10億元建設太陽谷光熱廠區,形成百億產能。
至此,皇明集團為世界太陽城大會共投入資金30億元。皇明傾盡了所有流動資金10個億,並為此負債20億元。
這讓筆者想起了上世紀90年代史玉柱的巨人集團。當時巨人集團的風頭 ,毫不遜色於今天的阿里巴巴,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1992年,史玉柱決定要蓋一座巨人大廈,當時計畫投資一個億蓋一座38層的大廈。某領導視察之後,十分高興的說了句:「這樓的位置不錯,既然要蓋,幹嘛不蓋的再高一點 」史玉柱改變了注意,將38層的計畫改為了54層。
然後廣州傳來個消息,說廣州要蓋個全國第一高樓63層樓。有人提議給史玉柱,我們直接蓋64層,拿下個全國第一高樓。後來,因為某領導計畫視察,有人覺得「64」這個數字不吉利可能影響不好,思前想後,乾脆得了,直接70層。
從38層的計畫,變成了70層;從計畫投資2億,到預算超12億元,工期延長6年,這些變數可想而知。屋漏偏逢連夜雨,巨人集團的保健品產品和娃哈哈打了一場官司,巨人告負,最終引發了預售樓花的退貨擠兌,銀行抽貸,1000萬的資金缺口讓巨人分崩離析。直到新世紀後,史玉柱才依靠腦白金還清當初的負債。
血淋淋的案例放在這裡,黃鳴明顯沒有吸取教訓。
為了這屆世太會,黃鳴說「他做好了死的準備」。他稱這讓」中國揚眉吐氣了一把,也讓自己揚眉吐氣了一把」。從此很多外國政要、媒體都開始成為太陽谷的常客。黃鳴自認為這是「頭拱地」完成的最能代表他成就的事情。這次很「爽」的事,引起歐巴馬美國國情咨文的關註:「最快的計算機、最快的高鐵、最大的世界民營太陽能研究基地。」
然而,這種「爽」是有代價的。這種超出自身力量營造的「假大空」繁榮的新裝,終究會被小孩的實話揭穿。皇明集團沒有將利潤和風險指標納入企業管理體系,盲目草率的負債投資,導致了投資收益極低,現金流緊張,企業上市無法實現,引來了巨大的債務風險。
2017年9月份,德州市經濟開發區強行拍賣許諾給皇明的置換土地。先期100畝土地變性為商業用地,已被政府高價拍賣,後期1200餘畝土地仍計畫拍賣。政府的違約,讓皇明的土地資產無法盤活盈利。
自2017年9月起,黃鳴向市委遞交書信二十多份,石沉大海。黃鳴親自上門找陳勇,連連吃了閉門羹。最後他去德州市兩會現場駐地堵截陳勇。市委書記陳勇接受了他的一份緩期銀行追債的報告,便關門離去。
有知情者稱,政府正籌集40億資金有意接盤皇明集團,逼黃鳴退股。股權受到威脅,最終導致了黃明的破釜沉舟,實名舉報。
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離不開市場體制未覆蓋的灰色地帶,離不開地方政府威權式的扶持和政府性銀行的資金支持,不管是產品的山寨模仿,還是擴張階段地方政府的扶持,還是鑽營市場的灰色地帶,都為民營企業原始資本積累和做大做強提供了支撐。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在經濟處於上行週期,蛋糕越做越大,以上諸多因素會導致民營企業發跡的優勢;而在經濟處於下行週期,蛋糕越做越小,以上因素正反手成為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曾經佔據半壁江山的民營企業,正在作最後的掙扎。
而如何處理與市場的關係,正是關係大多民營企業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沒有健全的市場法治,民營企業只能通過和政府靠近,獲取各類資源,尋求保障,就像曾經的紅頂商人胡雪岩、盛宣懷等。而不在法治框架內下活動的政府,最容易一屆班子一套政策,政策沒有延續性;或者一套班子幾套政策,反覆無常,政府正在成為民營企業難靠的冰山。
當年的巨人集團因為領導一句話改變投資計畫而最終破產,皇明集團因為德州政府舉辦世界太陽能大會而舉債投資,如今也都到了危險的債務邊緣。
這是一個流行網路伸冤的時代,亞布力、皇明是第一批,但絕不是最後一批,大戲正在上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