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魯國的村姑憑著「義」,擊退齊國大軍。圖為(傳)顧愷之《列女仁智圖》宋摹本局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義」這個字人人都很熟悉,但它能蘊含多大的力量卻是不得而知。周朝時,有一個魯國的山野村姑憑著「義」擊退了齊國大軍,成為齊魯兩國的傳奇人物。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吧。
有一年,齊國要攻打魯國。齊國大軍已經走到了魯國的邊境。在魯國的野外,齊軍將領看見一個婦人,她一手抱著一個小孩,另一隻手還牽著一個孩子,正在慌忙地逃難。
婦人看到齊軍來了,情急之下就丟下抱著的小孩,再抱起之前牽著的那個孩子,慌忙向山裡逃去。被丟下的孩子嚎啕大哭,齊軍趕上後問那孩子:「那個逃走的是你母親嗎?」小孩說:「是。」
齊軍又問:「那她抱的是誰?」小孩說:「不知道。」於是,齊國將士搭弓引箭,強行制止了逃跑的婦人。齊國將領追上去問她:「你抱的孩子是誰?你丟下的孩子又是誰?」婦人說:「我抱的是我哥哥的孩子,丟的是我自己的孩子。因為見到將士進攻,我不能同時保護兩個孩子,所以就先丟下自己的兒子。」
齊國將領不解地問她:「那可是你的親生骨肉呀。其愛至深,痛入心扉。今天你卻丟下他,反而抱著哥哥的孩子逃命,這為什麼?」
魯婦說:「保護我自己的孩子,是私愛;保護哥哥的孩子,是公義。如果我違背公義,而取私愛,犧牲哥哥的孩子保全我的孩子,雖然是好,但是違背了公義。」
「如果人人都是先私後公,那麼魯國的國君就不會體恤自己的百姓,大夫們也不會養護百姓了,全國的人都以私為先,誰也都不會互相照顧了。這樣一來,脅骨容不下肩膀,腳掌容不下腳趾,即使把腳磨破了也不穿鞋子。」
「我保下自己的孩子,但是卻丟了義。所以,我才忍痛割愛,寧肯丟下自己的兒子,也要保護好哥哥的孩子,守護好這份『義』。」
齊國將領聽到這番話,大受感動。他們沒有想到,出國征伐,碰到一個山野村姑,都懂得守「義」,我們身為貴族又豈能不知「大義」?這名大將下令按兵不動,急忙派人報於齊國國君,說:「我們不能討伐魯國。因為在魯國的邊境,我們看到一個山野婦人,都懂得履行公義,不以私害公,更何況魯國的朝臣士大夫呢?所以,懇請撤兵!」
齊國國君聽說此事,也深為感慨。他知道,如果魯國的一介婦人都能做到以「義」當先,想必以禮治國的魯國人人都是如此吧。先他後我、先公後私的魯國風氣,齊國的軍隊打不過。於是,齊君就下令撤兵,班師回國。
齊國大軍壓境,搞得魯國人心惶惶。但是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山野的婦人,憑著對「義」的信念「擊退」了強敵。
還在準備出兵迎敵的魯國國君,忽然發現齊軍沒有任何預警的全部撤兵了,心中非常驚訝。直到他聽說魯婦捨子救侄、感化齊軍的事跡後,賜給婦人百匹布帛,尊稱她為「義姑姐」。一個婦人救下一國,還真是傳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