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味酸性溫,中藥功效顯著,藥用價值很高。(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五味子,俗稱山花椒、秤砣子、藥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唐等《新修本草》載「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故有五味子之名。古醫書稱它荎蕏、玄及、會及,最早列於神農本草經上品,中藥功效在於滋補強壯之力,藥用價值極高。五味子是多年生落葉藤本,植株可供觀賞。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習稱「北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Rehd.etWils.)習稱「南五味子」的乾燥成熟果實。珍曾謂:「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產者色紅,北產者色黑,人滋補藥必用北產者良」。中國藥典2000年版將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分別收載為兩個品種。五味子只特指北五味子的乾燥成熟果實。而南五味子特指華中五味子的乾燥成熟果實。
可能有些人在其他地方瞭解並知道了五味子,五味子的味道是辛、甘、酸、苦、鹹,所以稱為五味子,味酸性溫,中藥功效顯著,藥用價值很高。
五味子的功效
1、養生滋補
五味子是一種很好的藥材,五味子它具有很好的養生滋補的功效,對於中醫生來說,它更具有良好的醫用價值。
2、益氣生津
五味子果實作中藥功能益氣生津、斂肺滋腎、止瀉、澀精、安神,可治久咳虛喘、津少口乾、遺精久瀉、健忘失眠等症。
3、治療盜汗
五味子在中醫上常被用來治療各類滋腎生津,幫助治療盜汗,煩渴及尿頻的問題,在治療早泄和小便失禁上更具效果。
4、增進體能
五味子它還具有植物適應,能增進體能和感官機能,並加強對壓力的阻礙力。總而言之,它就是能幫助人們承受著身體各類,如冷熱噪音、情緒超負荷等等的壓力因素,有助於提高日常工作的表現,加強耐力及減輕疲勞度,亦有安神的作用,能夠很好的緩解失眠困擾。
5、食慾不振
食慾不振主要由於脾胃陰虛或脾胃氣虛而致,但與心陽不振,肝氣不足(或橫強)亦有密切關係。中醫師在治療脾胃陰虛引起的食慾不振時,常用生脈散加谷芽、白芍、橘核以調和肝胃之氣,少佐石菖蒲以開心氣;在治療脾胃氣虛引起的食慾不振時,常用四君子湯加五味子、山藥、小茴香以溫補肝脾之氣,加少許遠志以寧心氣,每獲良效。方中五味子用量為12g左右,如果病情較輕,煎服又感不便者,脾胃陰虛的可用五味子12g、麥冬30g泡水頻飲;脾胃氣虛的可用五味子12g、陳皮3g、黃芪30g泡水頻飲,也有效果。
6、乳汁自出
現代中醫婦科學多認為本病常為氣虛或肝鬱而致,前者用補中益氣湯,後者用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證之臨床多有效果。若無效,多由氣不攝液或腎不司液而致;臨床上,前者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30g,後者用金匱腎氣丸改丸為湯加五味子30g,收效頗佳。這兩方用五味子的目的,主要取其益氣之功,氣旺自能統攝乳汁,是治其本;次取其酸收之性,收縮乳孔,是治其標。
7、痰飲喘咳
治療肺腎虛寒之喘咳,常用五味子與細辛、附片、黨參、小茴香、艾葉、甘草配伍;治療肺腎虛熱之喘咳,常用五味子與天冬、桔梗、知母、枳殼、地骨皮配伍。前者取五味子之性,隨溫熱之藥以溫陽;後者取五味子之味,隨寒涼之藥以滋陰。無論虛寒或虛熱之喘咳,凡喘甚者,均合葶藶大棗瀉肺湯頓挫其勢;痰多者,寒加制南星、法半夏,熱加膽南星、浮海石,收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