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瓷實際上是對海外教授們的一種變相欺騙。(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8年4月3日訊】翻開累積了很久沒看的問答邀請,突然「套瓷」這個詞頻繁地跳入眼帘:
「申請國外PhD套磁信應該避免哪些問題?」
「留學季怎麼和美國教授套瓷?」
「美國留學套磁信回覆率不高,有什麼建議?」
「套磁信的主題應該如何寫?」
等等。
不僅是申請美國留學,就是國內學校也有同樣的話題,「期末考試時間,學生們各種套瓷,不想被挂科的現象,教師該如何處理?」
突然想起不久前海歸又歸海的前清華大學、現普林斯頓美女教授不久前發的一個微博。最近她常收到國內尤其是清華大四學生的郵件,表示對她的科研感興趣,到了後來她才知道感興趣是假,套瓷是真,真相是想請她幫忙美言研究生錄取,讓她這個資深留學生都忍不住唏噓,於是發微博請清華的學生不要再來套瓷了……
套瓷,也作套磁,是一句北京方言,有套近乎、拉關係的意思,說一個人套瓷,往往意味著找人、尤其是陌生人套近乎,而且很可能對對方有所圖。想不到的是現如今,套瓷已經成為出國留學申請者熟悉的一個術語,專指留學申請者和申請學校的有關教授通過Email聯繫,以達到增加自己被錄取和獲得獎學金的機會。
想起幾年前,一個我很尊重的老師給我推薦了他領導的一個孩子,說是想到美國留學,讓我幫一下。我把醜話說到了前面,申請美國學校全靠自己,有什麼具體困難我能幫的幫,能解答的解答,但是不會包辦,更不會做違背職業道德的事情。這個小孩子網上請教的時候開始還好,中規中矩地問了一些問題,我也詳細一一解答。不想後來的畫風急轉直下,小孩子問我們是否招收研究生,招的話不如我直接把她招了算了。我一聽大吃一驚,原來她找關係來套瓷許久是為了走捷徑啊,不說我的工作主要是管理為主,而且專業也不一致,就是都一致的話招收一個研究生是需要錄取委員會(graduate committee)集體決定的,而且這幺小的孩子(20出頭吧)就會暗示報酬之類的,真把我嚇到了,很想回答一句,「別跟我套瓷,沒用」,但還是忍了。
而如今看,這跨國套瓷居然已經是不少申請者的心理了,真感覺有必要澄清一些申請國外PhD或者碩士項目的心理誤區。美國大學PhD項目考察一個申請者的硬體包括:
1、GPA(本科或本科+碩士的平均績點)
一般來講,每個博士項目都有一個績點的最底線,低於這個線的話你怎麼套瓷都沒用的。
2、TOEFL和GRE成績
同理GPA
3、推薦信
三名或以上教授推薦信的份量來自教授本身的份量、背景、位置、推薦信中的內容。直接指導老師的推薦信一般權重最高,此外美國本土教授推薦信的份量一般高於中國教授,來自不同機構學校教授的推薦信好於都是來自自己畢業學校教授的推薦信,等等。如果推薦信中有絲毫懷疑你能力的言辭,哪怕是很隱晦或者暗示,一般也就死定了。但是美國大學一般要求背對背推薦,也就是被推薦人放棄看到推薦信的權利,因此推薦教授寫什麼你根本無法知道,因此請的推薦人最好要有比較打的把握才好。
4、其他
包括但不侷限於申請學生畢業的學校、科研背景、發表文章的水平、社會活動和成就、申請信(散文)等等。
過了申請截止日期以後,學校錄取委員會會把所有交齊申請材料的申請人資料匯總在一起,然後決定錄取誰。多數情況下,每個PhD項目對美國本土和外國學生的錄取比例是一定的,也就是說,不論外國學生的成績好出多少,外國申請生錄取的數字是一定的;而且為了保障多元化,來自同一個國家的學生不能過多,也就是說,即使中國申請生的程度很高,能錄取的人數也是固定的,這才是關鍵:你其實是在和其他中國申請學生競爭,只有你的GPA、TOEFL、GRE和推薦信不差上下,這時的套瓷可能才會有點作用,算混了個臉熟吧。如果硬體跟不上,套瓷完全沒用。
那麼,套瓷應該避免什麼,或者說應該注意什麼?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好好研究一下該教授研究項目的成果和方向,圍繞著專業領域的東西來講,內容能讓教授對你產生興趣,覺得你有他需要的科研能力,選擇你對於項目的幫助是最大的。做不到這一點的話,還是別去套瓷了,弄不好會畫蛇添足,反而弄砸了,尤其是那種一個模版群發撒網的幾乎無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