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8年4月11日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先期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部分章節中,對技術如何在各國間傳播做了深入分析。在發達經濟體許多人開始懷疑全球化,保護主義漸漸抬頭之際,IMF的研究希望人們看到,全球化推動了知識和技術的跨境傳播,在當前全球生產率疲弱之際,技術轉讓有助於促進創新和生產率。
IMF在4月9日發布了2018年4月《世界經濟展望》的部分章節。其中第四章探討了知識和技術的跨境傳播的方式,以及他在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在各國共享增長方面所起到的核心作用。
全球知識和技術的發展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高度集中在少數幾個發達經濟體。報告說,1995年到2014年,全球所有的專利創新中,有四分之三是由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即所謂的「五國集團」,所創造的。
IMF研究部高級經濟學家弗洛朗斯.若默特(Florence Jaumotte)在報告發布會上說:「因此,技術得以跨境傳播到其他國家尤為重要,令其他國家顯露出增長的潛力,並有助於刺激全球總體增長。」
全球化目前處於低谷,不再有從前那樣耀眼的光環,尤其在發達國家,許多人懷疑全球化是否真的能帶來財富和機遇。IMF在這項研究中,則發現全球化可能對技術的跨境傳播起到推動作用。
研究顯示,全球化通過兩種方式加強了技術的跨境傳播。首先,全球化使各國能更容易地獲得國外的知識。此外,全球化能增強國際競爭,包括新興市場企業崛起帶來的競爭,使企業有更大的動力創新和採用國外技術。
報告共同作者若默特說:「第一種方式令獲取知識變得更容易。另一個渠道則推動了全球競爭力。」
若默特說,研究發現,創新領先國家有越來越多的技術向外傳播,讓能夠用上這些技術的國家也更具有創新精神,更具生產效率。研究發現,這種積極的影響對新興市場經濟體而言尤為顯著。
研究發現,在2004年到2014年間,新興經濟體大約40%的生產率增長得益於外國知識的傳入。知識和技術日益向新興經濟體轉移,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技術前沿創新減緩帶來的影響,並促進了許多新興經濟體的收入趨同。相反,發達經濟體受到前沿技術開發減緩的影響更大。
報告作者若默特說,她們的研究發現,技術領先國家也受益於各自的創新。
當前美中貿易緊張局面給全球化蒙上了一層陰影。兩國間的貿易糾紛難解,反而開始互征商品關稅,築起貿易壁壘。而技術轉讓則是更為敏感的問題。美國指責中國長期迫使美國公司轉移技術,加之其他知識產權方面的不當行為,美國依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就上述問題對中國進行調查,並在上週發布了擬征關稅的1,300多項中國商品。中國隨即拋出同樣數額美國商品的關稅清單。兩個最大經濟體,同時也是全球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兩個領頭羊之間的角力,為全球經濟穩定增長造成壓力。
當被問及強制性技術轉讓和知識產權問題時,IMF研究部助理主任吉安.瑪麗亞.米萊西-法拉帝(Gian Maria Milesi-Ferretti)說,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非常重要。他說:「這樣會有激勵作用,人們才會去創新。如果大家都覺得創新不會帶來財富,因為很容易被他人盜用。那當然就會是個大問題。」
當天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另兩個章節分別對移民對人口老化的發達經濟體的重要作用,以及是否應該為製造業就業機會減少而擔憂進行了深入分析。這兩個問題也是當前在一些發達國家相當敏感的爭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