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被審計署批評對青年出外交流的資源分配不均,過於偏重大陸,變相浪費公帑。圖為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看中國2018年4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港府民政事務局近年不斷大額資助建制派團體舉辦各類「青年內地交流團」,批出金額超過1億港元,比5年前增加了4倍之多。不過,審計署發現這些交流團濫竽充數,就算只有1人參加也照樣成團出發,批評港府對青年出外交流的資源分配不均,過於偏重大陸,變相浪費公帑。
1人參加也獲批4萬港元成團
審計署日前發表報告指出,港府港府民政事務局對於內地交流團並沒有設置最低參加人數要求,2015/16年度更出現一個極端個案,批出40320港元資助了一個只有1個人參加的湖南3天交流團,並由3名「團體代表」陪同該1人出發。
此外,報告不點名批評某建制派團體舉辦的大陸交流團「長期反應欠佳」,空缺率高達75%,但民政書仍然批出大額資助;2015/16年度某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畫」獲民政局批出140萬元資助,比限定的資助上限70萬超出1倍,質疑有人不按程序規範做事;
審計署指出,過去3年共有88個大陸交流團被取消,原因均為報名率低;而40%獲資助的團體遲遲未有提交活動報告及收支報告,部分更拖延長達2年仍未提交。
96.7%資助計畫往中國大陸 僅3.3%面向國際
民政局轄下共有7個本地及境外青年交流及實習計劃,而當中開支最多的是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以及2016年開始的一帶一路交流資助計劃。資助開支由2012/13年度的2,380萬元,增加到2016/17年度近1.3億元。而2012/13到2015/16年度中,僅3.3%交流或實習計畫是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及地區舉行,即96.7%資助計畫都是往中國大陸交流%。
《蘋果日報》報導,翻查民政事務局以往文件,2015/16年度獲批資助的青年內地交流團名單,當中九龍青年商會與多名建制中人關係密切,其舉辦的「『童』舟共『際』湖南探訪之旅」,與審計報告中的「一人團」有多處脗合。據「『童』舟共『際』湖南探訪之旅」報名表的資料,交流團於2015年12月28至30日舉辦,為期3天。
此外,翻查年度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名單,當中顯示獲批資金最多的組織,為香港菁英會及惠州新動力,兩者均為親共組織,其中香港菁英會成立於2007年5月16日,由「參加過國家行政學院、浦東幹部學院、青年政治學院和中華文化學院等中央級培訓院校國情研習班的香港青年組成」,當中不少成員屬於向港富二代或官二代,例如賭王千金何超盈等人。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指出,審計報告反映內地交流團對青年而言缺乏吸引力,並質疑交流計劃資源分配不均,民政局資助下的計畫主要都是到內地交流,長遠會令香港學生的視野更加狹隘,缺乏國際視野,認為當局應該大幅增加國際交流及實習的名額,以改善現時內地與國際交流的資助不平均的狀況。
民政局「利益輸送」早有前科
此外,2015年1月18日,在前特首梁振英、前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及駐港部隊司令員譚本宏贊助、被形容為「香港共青團」的「香港青少年軍」,在事前沒有半點風聲的情況下「橫空出世」。青年軍在未全面開展工作,還未真正服務社區及市民的情況下,港府卻已經「特事特辦」,將包括土地、資金等其他團體申請多年都未能到手的珍貴資源輸送給青少年軍。民政局局長劉江華當時亦以特快方式批出3000萬元資助、並把位於市區(九龍灣)的一個三萬多平方呎校舍批給青少年軍作總部。申請同一會址的香港基督少年軍曾在電台披露,自2011年開始向港府申請該會址,卻「不敵」2015年才成立的青少年軍。
資深媒體工作者盧峰曾形容,這是「進一步令公眾懷疑青少年軍總會並非一般制服團體,而是受政權刻意培植壯大的組織,背後肯定有它的政治意圖與計算。而環顧古今中外,基本上只有專權政府才會搞類似的青少年組織,並常帶有『洗腦』的性質。」
青少年軍以軍事、格鬥、槍械訓練為招徠,吸引年輕人參加。(圖片來源: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