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依然存在,那麼樓市斷供的危機可能會出現嗎?(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6月18日訊】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房地產市場的新聞可以說層出不窮,在我們熱議各地調控加碼,搖號賣房的時候,一個數據的出爐卻讓我們不得不正視房地產市場可能存在的問題了,對於中國房地產市場來說,風險依然存在,那麼樓市斷供的危機可能會出現嗎?
一、最便宜的公積金違約了
近日,中國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央行聯合發布《全國住房公積金2017年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全面披露了2017年全國住房公積金管理運行情況,以及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報告》顯示,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繳存金額持續增加。2017年,住房公積金實繳單位262.33萬個,實繳職工13,737.22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0.11%和5.15%,全國淨增住房公積金繳存單位24.08萬個,淨增實繳職工672.72萬人,住房公積金實繳單位數、實繳職工數保持連年增長。2017年,住房公積金繳存額18,726.74億元,比上年增長13.06%,住房公積金年度繳存額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
在我們感嘆住房公積金髮展良好的時候,有一個問題卻引發了很多媒體的熱議,2017年年末,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逾期額10.58億元,經過媒體的計算,2016年這個數字僅為7.86億元,也就是說在一年的時間內公積金貸款逾期增長了34.6%,於是很多人都在擔心會不會出現類似於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中的斷供潮?從而引發了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崩盤呢?
根據《報告》的數據顯示,2017年年末,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逾期率0.02%。截至2017年年末,無逾期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項目貸款,試點項目貸款風險準備金餘額13.49億元,佔試點項目貸款餘額的16.49%。
二、到底什麼才是中國樓市最該擔心的問題?
根據著名的世界政治經濟學家、《21世紀資本論》的作者托馬斯.皮凱蒂的新書《漫長的危機:歐洲的衰退與復興》的論述:我們最該擔心的並不是房地產的逾期問題,而是房地產價格和工資的差距問題。根據皮凱蒂的理論,一個國家最該擔心的問題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財富與居民購買力平價之間的問題。
我們要討論這個問題,不妨用一個最為直觀的數據,就是你的平均收入是多少,而你所在城市的房價又是多少,這就房價收入比數據:
房價收入比=住房總價/家庭可支配收入=(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城鎮家庭戶均面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家庭戶均人口)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36.6平方米;國家衛生計委公布2017年中國家庭戶均人數3.02人。
用上面的數據進行計算,排在前10名的城市分別是深圳、三亞、上海、北京、廈門、福州、珠海、海口、杭州和石家莊,其房價收入比均超14。這意味著,按照2017年這些城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來說,一個家庭想要購買一套110平方米新建商品房,需要花上14年以上的時間,前提還是房價不漲,全部收入只用於購房。
而在這個數據最高的榜單前五位,深圳、三亞、上海、北京、廈門,房價收入比高達25倍以上,從這個數據來看,如果一對年輕夫婦成家之後想要僅憑自己的努力在這些一線城市買房的話,那麼他們花費的時間有可能需要長達25年以上,這才是現階段最大的問題,之前央行專家表示買房需要六個錢包(夫婦加雙方老人的錢包)的理論曾經遭到了大多數人的炮轟,但是我們也要真的仔細想一想,如果沒有這六個錢包真想要買房實在是難上加難。
所以,我們如果按照皮凱蒂的理論來判斷,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房價有多高,而是房價和薪酬水平的差距有多大,一方面房價的增長超過了收入水平的增長,這種絕對數還在不斷地擴大之中,這種數據的變化所帶來的直接就是對於心理的巨大衝擊,因為房子是大多數年輕人成家立業的根本,所以為了買房很多年輕人將會揹負巨大的債務,這種債務的直接影響就是大多數年輕人和中年家庭一半以上的收入都有可能被用於還房貸或者其他房地產支出,這樣作為全社會財富創造根源的適齡勞動人群的消費水平就會被認為的壓抑。
另一方面,由於消費水平被壓抑,那麼就會導致需求不振,很多地方都有媒體報導稱,很多產業特別是非必須消費品產業出現了消費降級的現象,反而是類似於拼多多這樣的省錢APP大行其道,電子商務只是給大多數人省錢打開了一個缺口而已,真正的消費水平可能並沒有出現本質的提升,這些企業的成功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說並沒有帶來消費的升級,甚至產生了消費的降級,消費不振對於整個經濟的影響將會遠超過我們日常的想像。
這就是真正的房貸危機,這個危機和美國的斷供危機不同,而是對於消費深層的壓抑,這種壓抑一旦形成了之後,雖然不會引發泡沫的破滅,卻會不斷損傷實體經濟的肌體,從而真正影響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