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衝突未緩解,此前雙方預告加征關稅的日期臨近。(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8年7月1日訊】隨著中美貿易衝突未緩解,此前雙方預告加征關稅的日期臨近。在這個情況下,中國承諾加大開放力度,中國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6月28日公布了2018年版的「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承諾要在金融、製造、能源資源、農業等22個領域進一步開放。
不過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在金融領域、汽車製造業等方面放鬆限制的舉措,並沒有直接解決美國在貿易和技術方面同中國的糾紛。美國和歐盟多個國家、以及中國的其他貿易夥伴一直敦促中國加大開放力度。因為中共政府限制外資進入大部分由中國國企主導的經濟領域。
這份負面清單出臺的時機可能預示著中共當局希望避免與中國在持續的貿易糾紛中進一步的升級。但是這份清單能在多大程度上安撫川普(特朗普)政府,目前尚不清楚。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前代理副貿易代表溫迪.卡特勒說,「我認為,他們對美國希望從中國得到的東西非常困惑。」
而中國經濟的表現堪憂,似乎並不像官方數據所顯示的那樣「企穩」和「向好」。
中國央行決定從7月5日起實施年內第三次定向降准,其中的一個用途是「債轉股」。中國的債務危機已經步步逼近,亦有財經官員先後提出中國經濟會出現蕭條以致更嚴重的情況發生。
這次定向降准釋放的資金量大約7,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五大銀行和十二家股份制銀行可釋放資金約5,000億元,用於支持「債轉股」。也就是說,必須用這筆錢來幫助那些債務負擔沈重的公司和企業。
過去十年來,中國的總體債務出現飆升態勢,威脅到中國的經濟運行和金融系統安全,這使得中國很難發放更多貸款以應對經濟不斷放緩的形式。
分析人士指出,「債轉股」實際上是讓企業破產和真正解體之間有一兩年時間緩衝,因為根據商業銀行法,銀行可以「債轉股」,將債務人的債權轉換為股權。
中國是10年前開始大規模借貸,目前200萬億債務裡面大概有100萬億是過去10年的利息。這就出現了教科書裡提到的「債務-通縮陷阱」的怪象。
經濟學上的「債務-通縮」理論認為,企業過度負債和通縮會相互增強,最終導致經濟衰退,中國正面臨這種風險。企業缺少足夠的現金來支撐債務,只好在投資和貸款需求都疲弱時仍借新錢還舊債,從而推升槓桿率,加重債務負擔;又因為應對財務壓力而削減投資和生產計畫,繼而創造負反饋循環,進一步影響實體經濟。
中國經濟如何有效的去槓桿減輕債務,又不引爆系統性風險非常值得關注。因為去槓桿的過程一定是「資產負債表衰退」的金融收縮週期,收縮必然帶來痛苦。
日前有財經官員表示,過度緊縮型的去槓桿是非常糟糕的去槓桿,去槓桿當然會帶來金融緊縮,但措施不當,金融過度緊縮,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經濟蕭條、企業倒閉、金融壞賬、經濟崩盤等局面;而嚴重通脹型去槓桿,把壞賬轉嫁給了居民,如果過於嚴重,會帶來劇烈的經濟危機、社會振蕩。
而在去年10月,原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以罕見的嚴厲措辭說:「一家出問題,很快連鎖反應,會對經濟和就業造成重大衝擊,這稱為系統性金融風險;中國要重點防止明斯基瞬時出現所引發的劇烈調整。」
「明斯基時刻」是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所描述的資產價值崩潰時刻。
這是一個經濟體走向災難的節點,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人員失業、政府財政赤字、政府及百姓債臺高筑、企業倒閉、通貨膨脹社會混亂、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