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神社(圖片來源:Pxhere)
【看中國2018年7月17日訊】日本有1億3,000萬人口,大約1億人口是中產階級,這是現代日本社會的真實寫照。而中產階級的龐大化,意味著經濟上的內需龐大、政治上的和諧、民主自由制度的深化、社會治安的穩定,其必然結果是使國民的絕大多數都能夠過上有尊嚴的富裕的生活。
跟第一經濟強國美國相比,日本的貧富差距極小,原因很簡單:
一、不同行業的工資區別不大
工薪階層的年均收入按稅前計,飛機駕駛員、大學教授、主任醫師約1,100萬(約合66萬元人民幣),公務員是600多萬(約合30多萬人民幣),農民是700多萬(約合人民幣40多萬)。
當然不同地域不同行業多多少少有區別,但是同一地方,差距就比較小。比如東京,打工的洗碗,掃廁所,事務所,前臺……都差不多時給,最低也得938日元起。大學生畢業,不管是去銀行還是建築會社,不管是白領還是藍領,又或者是公務員,起步都是20萬日元上下。
總之,工資收入相差幾倍乃至幾十倍的現象,在日本幾乎不存在。
二、高收入的人繳納高稅收
日本高收入階層絕對是被徵收高稅收的對象。日本的個人所得稅是累進位,按照家庭年收入的高低,徵收不同的所得稅,不像中國那樣一刀切。這樣的制度導致全日本4%的人(年收入超過1,000萬日元)所繳納的所得稅,佔了日本所得稅的一半!
十多年來,日本對收入多的人課稅越來越重,如年收入1,000〜1,500萬日元的人所得稅比十多年前增加了22.9萬,至於年收入300〜400萬日元的人可以減稅3萬多日元,另外單親家庭以及一些低收入者能夠得到政府不菲的補貼。
上述信息能給人什麼樣的啟示呢?就是日本對有錢人應該是課以重稅的。而這樣的措施對於減小貧富差別是有利的。其實,發達國家現在都不再是強調「自由競爭」傳統意義的資本主義國家,而是既注重發展,同時也注重「平等」。衡量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大都維持在0.3左右。
三、財產繼承稅(贈與稅)很貴,甚至多達50%
在日本,1千萬日元以下的財產繼承稅為10%,依次遞增,5千萬以上一億以下為30%,3億到6億日元之間為50%。也就是你如果想給自己孩子3億日元的現金,那麼對不起,請先繳納1.5億日元的贈與稅。很多人寧可拿錢去做公益事業留名,所以小孩想從父母那兒拿財產也不是那麼容易。
這樣的稅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富二代、富三代的「不勞而獲」,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拉近了社會貧富差距。
四、土地私有制
日本土地是私有制。當土地快速升值的時候,基本上老百姓能公平地分到一杯羹,而不是僅僅由開發商或者政府壟斷土地增值的紅利。
在二戰結束後,日本通過土改,農民每人獲得約1萬平米的土地。後來隨著經濟增長,土地的價格急劇上升,這些分到手的土地一夜之間飛漲價格。雖說土地升值給許多農民帶來了橫財,得到了幹一輩子都積攢不下來的錢。但畢竟一個人土地也不多,光靠土地也是發不了大財,無法成為巨富,也就是小富。
也就是說,經濟發展中的土地急劇升值造成的大量財富的增加,並無集中到少數人手裡,而是分散到了民眾手裡,成為戰後日本貧富差距小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