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青年的現實生活(圖片來源:Getty Image)
【接上文:月薪5000 外地年輕人如何活在北京(上)】
【看中國2018年7月19日訊】中國擬將個所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人民幣,提高至每月 5000元人民幣,由此聲稱減輕收入中等以下群體的負擔。但這項政策真能解決實質問題嗎?
本文繼續帶您走入北漂青年的真實生活。
北漂青年的真實生活
1、李欣
李欣(化名),廣告公司員工,月薪為4000元人民幣。
她說,找工作時,老闆說先實習兩個月再轉正,實習薪水3000元,跟以前的實習薪水相比,她覺得3000元挺高了,就忘了談轉正後的薪水。結果,轉正後第一次拿正式薪水,扣除五險一金,只有4000多元,少得可憐。
她說,閒著的時候還好,瘋狂加班的時候,真是想罵髒話。
好在她平時不怎麼花錢,4000多還算夠用,大頭是租房。李欣說她的花錢理念是,無論賺多少錢都會拿出10%存起來,因此她現在有一點點存款。
這種存錢習慣從初中就開始。她很怕自己會有什麼事,總覺得應該有備無患。但她現在發現,一過年突然要買票回家、給家人買東西,花銷一下多起來,存一年的錢就沒了。
她偶爾會借錢,比如房租變成季付、和同事一起出國玩,看到互聯網金融軟件可以借錢,她就在上面借一點。
對於上邊提到的「個所稅起徵點」上調的新聞其實沒感覺,之前也沒算過,因為她覺得離她太遠了,「我又不是一個月賺幾千萬的人,少不少就十幾塊錢吧,」她調侃說,「而且我們的稅收不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嘛,當然怎麼用我是不知道…」
李欣說她喜歡做飯,週末的早晨醒來,她會騎車去附近的菜市場買菜。菜市場的蔬菜沒有超市裡的漂亮,也不夠規整,但那種飽和度不高的顏色讓她更安心,醜陋的樣子更樸實,但,關鍵是便宜。
李欣週末起早去菜市場買菜(網路圖片)
她表示,自己一個人生活,開始計較起來,會為了比較同一種蔬菜的價格走許多攤位。 「一塊錢能買到兩個茄子,六毛錢能帶走兩顆洋蔥,賣菜的大叔還會說給五毛就好了。」
李欣說,炒菜的鍋是最便宜的那種,在宜家買的,九塊九。但有人告訴李欣這鍋用多了,腦子會變癡呆。她嚇得趕緊去網絡搜索,結果發現, 其實不是吃了鋁的人都癡呆,而是從老年癡呆的人身上檢測出他們身上有鋁 。她笑說,反正那鍋適合一個人用,把菜炒完了盛出來,剛好裝滿一碗。
她表示,現在在考慮辭職。每當她意識到自己目前做的事情和一年前沒什麼分別,並意識到明年做的事情可能和現在沒什麼分別時,她就很想辭職。
談到北京是怎樣的一個地方,李欣先是提到,她好友阿林對她說,她再也不想來北京了;而對於李欣自己,她表示不知道會在北京待多久,也不知道以後的她會在哪裡? 「北京在我眼裡,就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地方,一個讓我不得不去努力的地方。」
2、Joanna
Joanna(化名),航空公司空港後台,月薪為4000 人民幣。
她在機場上班,以管培生的身份進入公司,剛開始需要做一些行政、後勤工作。她們公司屬於國企,公積金算是北京市最高繳納標準,這一點她還挺滿意。最重要的是有宿舍,省了一大筆房租。
2016 年找到這份工作時,Joanna其實正準備出國,當時她很糾結,後來她媽對她說,女生就在國企待著挺好的,不會很累。Joanna媽在外企上班,每天工作特別累,Joanna的一位表姑之前也在外企,還是世界 500 強,後來休了產假,直接被辭退了。
Joanna看到「個所稅起徵點」上調的消息後,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因為政策前後對她生活沒有影響,最多可以省兩頓外賣錢。
Joanna說後來搬離宿舍,在機場附近租了房子,月租 1500。她給自己的消費計劃是,房租 1500,化妝品和衣服1000元,吃飯500元(她們有食堂),剩下 1000 元她用來做美容等。
當出現「財政危機」時,Joanna會向家裡借,「比如我上上個月辦了一張健身卡,年費 2300,我還辦了 3000 元的私教課,用信用卡支付,當時立刻感覺,哇塞!這個月肯定是還不上了。」
Joanna向她媽借錢還信用卡(圖片來源:Getty Image)
Joanna向她媽借錢還信用卡。她媽告訴她,這錢你慢慢還。
對於自己目前的工作,Joanna一度想換工作,但後來她見到她大學的一位室友,發現她生活更加不易。
這位室友在銀行上班,每天跟在別人屁股後面讓人辦卡。雖然這位室友收入很高,到手能有 1 萬,多的時候能掙到1萬7,但她對Joanna說,「你知道求人辦卡多累嗎?」她一天都不能休息,風吹日曬,有時他們會在加油站或飯店外面拉橫幅,寫上什麼什麼銀行幾周年慶,辦卡有優惠之類的。
這位室友說,她現在是「有命掙沒命花」。因為這位室友的家還在農村,生活負擔很重。
Joanna還有個同事去了互聯網公司,她每個月能掙到 1萬3到1萬7,那位同事跟她說的還是那句話,「有命掙沒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