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充滿了傳奇,綺麗的尼羅河、宏偉的金字塔,一直充滿著神祕的色彩……
阿斯旺(Aswan)位於尼羅河畔,是埃及最南端的城市,氣候乾燥,有多處著名古蹟,包括神殿、帝王陵寢與採石場。這兒有特殊的粉紅色花崗岩,埃及許多金字塔與神廟就是用這兒的石材雕成的。
他們到了埃及的最南端的阿斯旺,所見景象無法解釋,古埃及更添神秘……(視頻截圖)
古文明學者布萊恩.佛斯特(Brien Foerster)帶領一群考古同好探訪了阿斯旺採石場。觀察那兒的石塊,他指出了一些特點,很值得人們深思。
尼羅河畔的阿斯旺位於埃及最南端,這兒有特殊的粉紅色花崗岩。(視頻截圖)
阿斯旺最有名的是一塊未完工的方尖石碑(Obelisk)。這塊巨大的石頭重約100萬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所知古埃及最大的方尖石碑。整個石碑是從基岩岩床一整塊往下雕鑿的。由於這裡幾乎不下雨,工地現場成了最佳的天然博物館,工人鑿刻的痕跡仍然歷歷可見。
古埃及最大的方尖石碑,重約100萬公斤,幾乎就要完工了!(視頻截圖)
外行人看熱鬧,明眼人看門道,布萊恩將石塊上兩組鑿痕進行對照:一邊是人工用石塊、鑿刀一下一下的鑿雕,往岩石上打眼、插進木楔灌上水,木楔子被水泡脹後岩石便會爆裂開來,留下了粗糙的參差表面。
另一邊我們看到有一大片平滑,近乎圓弧形的刮痕,稱為勺痕(Scoop marks)。兩者對比鮮明。勺痕簡直就像舀冰淇淋留下的痕跡。甚麼樣的科技才能達到這樣的精緻效果呢?
參差的人工鑿痕與平滑的神祕勺痕,對比鮮明。(視頻截圖)
布萊恩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專注於祕魯印加古廟的研究。他注意到兩處都有非常類似的石塊建構與精密的切割痕跡。所以他猜測某種失傳的高科技透過某種能量場的作用,能夠解體花崗岩本身內在的石英結構,化為沙子!
石塊下面左右兩邊都有勺痕,幾乎快要到可以把石塊鑿空,能夠移動的程度。但整個石塊就留在這個狀態,戛然而止,並未完工。這是考古學上的一樁疑案。
方尖石碑下面兩邊都有勺痕,很像舀冰淇淋的痕跡吧。(視頻截圖)
石塊上有一道裂縫,是因為品質不合格而被放棄了嗎?那又是甚麼原因造成了石塊產生這個裂痕?
因為這裂痕而停工嗎?到底發生了甚麼事而造成裂痕呢?(視頻截圖)
您是不是懷疑,古時用大量奴隸不就做成了嗎?探察隊的一位成員仿照埃及人的方式,拿著一塊圓石頭在石壁上敲、再敲、再敲……用力呀,再用力啊!親自敲敲看就會明白,用人工徒手操作,根本就不可能建造金字塔那樣的偉大結構。
再敲、再敲……用力呀,再用力啊!(視頻截圖)
怎麼切割是一個問題,切好後如何運輸是另一個大疑問。
一說到埃及,我們腦海裡最常浮現的就是位於開羅郊外吉薩高原的古夫王大金字塔。目前公認是四千年前法老王朝時建造的。
古夫王大金字塔有40多層高,共用了230萬個石塊,平均每塊重2千2百公斤。(視頻截圖)
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高137.2米,有40多層高,底長230米。共用了230萬個石塊,平均每塊重2千2百公斤,占地52,000平方公尺。現在露出來的是玄武岩鋪層,最外面的石灰岩表層已磨損。
以現在的認識,堅硬的玄武岩只有碳化鎢和鑽石才有辦法切割。但是,從以上人工鑿痕我們知道,法老時期並沒有這樣的科技手法。依照這樣的高技術狀態,布萊恩和其他一些學者推測可能金字塔其實是遠遠超出法老的時期,屬更上古時期的創作。
這個說法很具顛覆性,這樣的見解被稱為「另類『古埃及學』」(Khemitology)。
讓我們靜下心來,看看這些不可思議的景觀,而且想想這些大石塊都是由800公里之外的阿斯旺運來的……真的是大量奴隸趕著騾子,拉著皮筏,用圓木滾筒滾著完成的嗎?
230萬塊精準切割的玄武岩塊,真的是奴隸一下一下敲出來的嗎?。(視頻截圖)
無垠的沙丘,引人思古之幽情。再想想230萬塊精準切割的石塊,如果巨石的切割與運輸都是高科技的傑作,那這失落的真相又是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