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來臨的時間約莫為8月7日到8月9日之間。(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立秋(又稱交秋),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它約莫是在每年的8月8日到9日之間到來。這時候的太陽正到達黃經135°。「秋」即指秋天的開始,也是指莊稼成熟之時。秋季有六大節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這個時候即是天氣由炙熱轉成涼爽,隨後會再由涼爽轉成嚴寒的過渡性季節。
貼秋膘在立秋之後,雖然暑氣一時難以消除,但總體而言,氣溫總是涼爽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記:「立秋,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每到立秋,梧桐樹必定會落葉分凋,故古人萌生出「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故《唐子西文錄》載:「唐人有詩云:『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立秋的三候乃「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這意思就是說:這時候已經會颳起不同於熱夏暑風的涼爽秋風;大地於清晨之際生發濛濛霧氣;秋天的寒蟬也因為感陰而開始鳴叫。
立秋習俗
立秋有幾項廣為人知的習俗,例如:立秋節、秋社、摸秋、秋忙會、貼秋膘等。小編依例介紹幾項。
一、秋忙會
秋忙會多半在黃曆七、八月舉行。秋忙會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展開的經營貿易大會,舉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變賣牲口、交換糧食與生活用品,以及交流生產工具等事項。
二、秋社
始於漢代的秋社,本來為秋季祭祀土地公的日子。後人將秋社定於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官民皆於收穫之後來酬謝神衹。
三、啃秋
啃秋又稱「咬秋」,它乃是漢族的歲時風俗--立秋日吃瓜。據悉天津、江蘇等地講究在立秋這一天吃西瓜、香瓜。吃瓜象徵時逢立秋,能讓人將嚴酷夏暑給咬個正著兒。民間盛傳立秋吃瓜可以不生秋痱子。
四、稱水
以前的百姓會在立秋前後之際,使用相同大小的容器來裝滿水,並稱重。倘若立秋前的水比較重,就說明伏水重,預示秋天的雨水會較少;倘若立秋後的水比較重,就說明秋天的雨水比較多,日後可能會出現秋澇。
五、貼秋膘
你有沒有覺得近期的秋風一起,自己是胃口大開了許多?總不由地想吃些好吃的東西,似乎要好好地補償熱夏造成的損失。告訴你一個立秋補食的好辦法,那就是「貼秋膘」,也就是所謂的「以肉貼膘」,多吃厚味的肉類囉。
人體的陰陽代謝,在立秋時節正是呈現陽消陰盛的狀況。(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養生
立秋是處於熱、涼交接的時節,故在這個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時期,人體的陰陽代謝正是呈現陽消陰盛的狀況。因此,我們在秋季期間該如何做好養生工作呢?其實,無論是飲食起居、運動鍛煉或精神心志,都該以養收為準則。小編在此提供四大調養原則。
一、調養精神:保持內心安寧平和、情緒舒緩,最忌身懷悲痛、傷感,故需懂得排解感傷,以免除肅殺之氣。
二、調養起居:在這個天高氣爽的立秋時節,我們理應「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是為了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則是為了紓展肺中之氣。
三、調養飲食:秋季易因燥氣而多傷津液,故適宜採取滋陰潤肺的飲食。
四、調養運動:步入秋季之後,是各類運動鍛煉的良時。每一個人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運動項目,持之以恆方為上策。
另外,中醫表示,肺主秋,而酸味收斂肺氣,辛味則是發散瀉肺,故在宜收不宜散的秋季,盡量多吃酸味蔬果,少吃蔥薑等辛辣食材。
此外,大家還可以食用能夠益胃生津的柔潤食物,例如:蜂蜜、枇杷、芝麻、糯米、鳳梨等食材。
立秋到來的日子
2018年8月7日,黃曆2018年6月26日。
2019年8月8日,黃曆2019年7月8日。
2020年8月7日,黃曆2020年6月18日。
2021年8月7日,黃曆2021年6月29日。
2022年8月7日,黃曆2022年7月10日。
2023年8月8日,黃曆2023年6月23日。
2024年8月7日,黃曆2024年7月4日。
2025年8月7日,黃曆2025年6月14日。
2026年8月7日,黃曆2026年6月25日。
2027年8月8日,黃曆2027年7月7日。
2028年8月7日,黃曆2028年6月17日。
2029年8月7日,黃曆2029年6月28日。
2030年8月7日,黃曆2030年7月9日。
2031年8月8日,黃曆2031年6月21日。
2032年8月7日,黃曆2032年7月2日。
2033年8月7日,黃曆2033年7月13日。
參考資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唐子西文錄》(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立秋習俗有哪些?15項習俗知多少〉
〈立秋養生〉(大方廣網站)
〈立秋〉(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