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市場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8月20日訊】最近一段時間市場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10年期國債收益率開始快速反彈,幾週時間就從3.45%反彈到了3.61%,市場利率上升很快,說明市場缺錢嚴重,而另一方面,人民幣也是貶值不斷,離岸價上週再度迫近1:7的關口之前。但隨後央行上海總部通知,上海自貿區分賬核算單元的三個流出公式暫不執行,各銀行不得通過同業往來賬戶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幣。通知當天人民幣開始反向升值,目前離岸價收在6.83。於是大家好像發現了規律,似乎每次1:7的關口前,都有一種力量出來護盤。
如果再疊加現在下行的經濟和跌跌不休的股市,那麼下一步,我們的政策到底該怎麼走,很多學者提出了兩個方向的選擇,一個是加息,另一個是降准。
我們先看加息,加息是有依據的,因為9月份美聯儲很可能開啟年內的第三次加息,而全球央行似乎也都在退出貨幣的寬鬆政策,紛紛開啟加息之旅,就中國國內目前情況來看,央行跟隨加息似乎可以增加人民幣的內在價值,讓人民幣匯率更加穩定,不至於快速貶值。另外,也可以抑制通脹上行,但問題是弊端似乎更明顯一些,加息會進一步提升市場利率,讓資金更加不活躍,抑制實體經濟,抑制資產價格。股市和樓市乃至債市,都是利空。而這些東西反過來可能又會影響人民幣的供給和需求,在國內幹什麼都不賺錢,所以就會再次造成外資撤離,形成大規模換匯需求,人民幣可能會因為供需矛盾,而產生貶值壓力,這個基本抵消了人民幣內在價值提升的利好。所以總體看,現在加息是弊大於利,人民幣利好效應會被經濟的抑製作用抵消。
其次,我們再來看降准,降准的好處是,釋放流動性,增加貨幣供給,讓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降下來,有利於股市和債市的穩定,也有利於經濟增長,緩解企業融資困局,也可以支持寬財政的國債發行,減少國家和地方的利率負擔。而弊端則是,寬鬆的貨幣勢必降低人民幣的內在價值,有可能會加速人民幣的貶值,短期經濟復甦可能是個漸進式的過程,但匯率可能會率先反應,更多的游資和跨市場套利的資金,會撤出中國,造成人民幣短期貶值壓力加大。人民幣貶值反過來又會帶動資金撤離,形成一個資金失血的循環,資金缺乏,會對於股市和債市形成抑制。所以,降准的好處在於國內實體,而風險在於匯率所影響的資金流出。
似乎二者都是有利有弊,都是兩頭堵的局面,那麼我們到底該往哪邊去?確實是個難題,總體來說我更傾向於降准,因為現在人民幣貶值,似乎我們並不是特別的擔心,比如我們看到從4月到現在,我們的人民幣快速貶值,但是我們的外匯佔款還在攀升,數據顯示,7月央行口徑外匯佔款增加至108.17億元人民幣,為連續第7個月增長,增幅還創下2015年11月以來最高水平。這就說明,央行並沒有用自己手上的外匯去幹預匯率,而是主動的放任了他的貶值,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態度,說明起碼7月之前是希望人民幣貶值。直到1:7的關口前,央行才給予了一定的政策導向,但仍未動用外匯。說明干預的態度仍然不積極。既然態度如此曖昧,當然也就更不會,冒著讓國內經濟下滑和利率上升的風險去加息了。
其實對於央行來說,繼續降准倒是個不錯的選擇,現階段他並不在意匯率,而且在匯率上他還有的是辦法,比如繼續提高遠期結匯的風險準備金到40%,一下就把槓桿縮小了,提高了做空成本,估計匯率就會快速反彈,再不濟他要真想穩定匯率,拿出一點外匯,往市場裡一扔,估計匯率立馬就能穩定下來。所以對於匯率這塊,是他想不想的問題,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匯率貶值,還有利於出口,正好降低了外部環境變化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所以,最佳的策略應該是降准的政策組合,一方面通過降准,釋放流動性緩解國內利率壓力,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同時用政策預期去幹預外匯市場,必要時動用外匯儲備,第一階段匯率貶值應該差不多了,美元兌人民幣維持在7左右,別超過7.4。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對沖了外部矛盾促進了出口,如果太激進以後就不好辦了,畢竟我們還是國際儲備貨幣,也還要搞一帶一路,年底還有G20峰會,如果做的太過,日後就不好相見了。
至於加息,那是我們去年的判斷,當時外部環境還沒變化,所以我們會被要求強守匯率,還想減少外匯儲備損失,就只能不斷加息。現在匯率不用守了,跟隨美元加息也就沒有這個必要了。所以我們也看到,3月的時候央行是跟著美聯儲提高了MLF的利率,而6月份就按兵不動了。那時候央行的態度就已經轉變了。所以宏觀本來就是靈活多變的,應對肯定也要隨著變化而變化。這就好比,我們確實說看見綠燈應該踩油門快速通過,但突然飛出個電動車,你是不是也得帶一腳剎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