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武山的「毋忘在莒」(圖:金門旅遊官網)
【看中国2018年8月26日讯】金門炮戰60年,官方的史料記述和民間的口耳相傳,令人憶起冷戰年代台海兩岸的肅殺。炮戰打了44天、解放軍發炮45萬,卻始終無法拿下這個只有151平方公里的孤島。儘管今天大陸食水直送金門,小島街頭彼岸遊客如鯽,可是金門仍在臺灣手上,太武山的「毋忘在莒」四個大字依然蒼勁有力,繼續書寫未完結的對峙一章。
甘迺迪為避開戰力主棄守
雖說金門炮戰是國共內戰的延續,第三方美國的身影揮之不去。這包括炮戰正酣之時,美國派出軍艦護航及巨炮援臺,亦有毛澤東發下「只打蔣艦,不打美艦」軍令。然而小小一個金門,炮戰之中成為全球焦點:一個戰術上無險可守的不到200平方公里小島,為什麼要投入大量軍力與資源死守,討論至今仍是熾熱。說法從國共之間的「默契論」,以至國軍反攻大陸的「跳板論」,不一而足。國共兩邊是否真有默契,國軍能否反攻大陸還我河山,都不及現實裡美國曾經考慮放棄金門。這不是說說而已的政治吹牛,而是一個嚴肅議題,是美國總統大選共和民主兩黨候選人激辯的主線。
金門炮戰,令世界對這個在多數地圖上找不著的小島Quemoy尤為關注。金門炮戰之後兩年,1960年美國大選,民主黨新生代甘迺迪挑戰政壇老手尼克遜。這次選舉,不但是年輕與老朽兩個世代之戰,也是選舉史上第一次的電視辯論。事過境遷快60年,當年的電視辯論以不同形式留在人們腦海。其中一個重點,是尼克遜的「五點鐘陰影」(five o'clock shadow),意謂他上鏡時滿臉疲累,像一個男人下午5時下班之時臉上都是鬍渣的比喻。不過,比起甘迺迪與尼克遜就「美國應否放棄協防金門馬祖」的針鋒相對,以及延續至今的美國對台海兩岸的戰略思維,辯論那天尼克遜有沒有刮鬍子、甘迺迪是否英姿勃發,歷史都是如此一路走來,並無改變。
甘迺迪出身波士頓天主教富裕世家,是典型的民主黨自由派,參選時只有43歲;尼克遜身世寒微,靠苦讀考進法學院,之後輾轉進入政壇,1953年至1961年任艾森豪威爾的副總統。面對60年代來臨,甘迺迪滿懷大志,決心要改變美國,讓上一代政客像尼克遜這些人從此退隱山林,他要顯示與老一輩不同的視野。1960年10月7日,是兩人四次電視辯論的第二次,記者問甘迺迪,他早前說美國把在遠東的防線劃在金門和馬祖這兩個島是「不明智的做法」,要求進一步回應。之後是甘迺迪講足三分鐘,美國電視觀眾看著可能是未來總統的這個年輕政客,侃侃而談一個叫Quemoy和一個叫Matsu的小島,在美國防衛戰略的角色。
甘迺迪說,他不是不防衛臺灣,而是金門和馬祖距離中國大陸甚近,距離臺灣又遠,指美國退役將領包括參與韓戰的陸軍上將李奇威都說,金馬是「戰略上不可防守」,強調自己不是在「中共槍口之下撤走」(withdrawal at the point of acommunist gun),而是減低被捲入一場沒有必要的戰爭(being dragged into an unnecessary war)的風險。尼克遜的回應,甫聽之下似乎言之成理,事隔58年再看,美國政客對中國、對臺灣、甚至對金馬的戰略思維,幾十年來一脈相承。尼克遜當時是這樣說:問題不在於這兩個島,這兩個島不重要(they are unimportant),但是,「這是原則問題,這兩個島在自由之地」。
蔣介石唸唸不忘反攻大陸
太平洋這邊的蔣介石雖然撤到臺灣,對美國一舉一動全神貫注。甘迺迪對金門馬祖的講話固然是警號,尼克遜的回應更令他看到美國未來的亞太戰略。1961年1月,甘迺迪正式入主白宮,三個月後,蔣介石任命陸軍中將朱元琮開始擬定反攻大陸計畫。在臺灣的美軍顧問團注意到這一情況,密切監視臺灣軍方動靜,包括每星期清點臺軍兩棲登陸艦數量,甚至在聯合演習時登上臺艦,以防蔣介石一聲令下,大隊突然直撲大陸沿海地區。類似監視一直未有休止,美臺斷交後亦是如此。1988年1月,美國人員與國際原子能總署人員,直闖臺灣中山科學院,要求拆除與核武研究有關設施,灌入混凝土漿封閉實驗室。
大半世紀之間歷史起落,臺灣與「反攻大陸」漸行漸遠終致不見,然而當年甘迺迪聲聲說要放棄、尼克遜指為不重要的金門馬祖,儘管一度險被美國迫逼撤出,城池至今仍保不失。有說,這是甘迺迪上臺後碰著古巴導彈危機,遂而放下撤出金馬大計云云。事實是甘迺迪遇弒之後六年,尼克遜終於當上總統,他不提要臺灣撤出金馬,而是直接與北京打交道。1972年2月21日,尼克遜抵達北京;2月22日,尼克遜在與周恩來會談中,承諾美國對臺灣問題五則原則,美臺之間命運底定。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宣布翌年元旦建交,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在美國的聯中抗蘇戰略格局之下被棄。同年12月27日,美國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到臺灣講述斷交一事,機場遇上萬人示威抗議,極為狼狽,但現實是美國最終離開臺灣擁抱北京。自此之後,即使世局嬗變,縱然臺灣有若汪洋中的一條船搖晃不定,40年間臺澎金馬卻仍老神在在,一個不多一個不少,以迄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