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此舉可以釋放1.2萬億元人民幣。(圖片來源: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0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10月7日,中國央行決定從10月15日起降低銀行業存款準備金率(降准)1個百分點。中國央行此舉可以釋放1.2萬億元人民幣。有經濟學家撰文認為,中國對寬鬆貨幣已經上癮,中國央行已經挺不住了。另有分析指,未來大概率仍會有後續降准操作。
中國央行10月7日在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
中國央行此次降准可以釋放1.2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央行相關負責人在其官網發文表示,降准所釋放的部分資金用於償還10月15日到期的約4,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這部分MLF當日不再續做。除去此部分,降准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
據《路透社》報導,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駿表示,本次降准的背景是8月份經濟數據依然低迷,背後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近期地方政府債密集發行也導致金融機構在流動性層面並不寬裕。考慮已進入四季度加上政策效應的時滯,年內經濟增長的時間表已經較為緊迫,因此無論是貨幣政策本身還是出於配合財政政策需要的角度來說,都有必要提升政策力度。
章駿表示,預計四季度至少還會有一次降准。在美聯儲加息週期,當央行無法兼顧同時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時候,會優先解決「融資難」,因為畢竟「融資難」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
海通證券姜超團隊在研報中認為,今年以來,影子銀行融資萎縮、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信用違約風險升溫,貨幣政策逐步邊際放鬆,10月再度降准表明寬鬆力度加碼,一定程度支持信貸和社融增長、緩解信用壓力。但降准釋放的是銀行表內資金,表外仍受限制繼續萎縮,再加上地方隱性負債的嚴格監管,這意味著降准對社融的支撐作用仍或有限,經濟下行壓力和信用風險仍存。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發文認為,本次降准開啟了央行降准通道,未來大概率會有後續降准操作,並且,未來有望進入連續降准通道。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等人在8月撰文表示,貨幣寬鬆似乎成了一種癮,每隔三四年就會犯一次。中國央行似乎挺不住了,先是定向降准,然後是MLF,一切都很像2014年上半年。如果按照歷史的劇本發展,接下來就是全面降准、降息,直到地產、財政、金融全面放鬆。
管清友認為,過去一年多收緊銀根,去槓桿、擠泡沫,很不容易,值得肯定。如果現在轉向貨幣寬鬆,基本上可以說是前功盡棄、負向激勵。貨幣緊縮,一定是行百裡者半九十,而貨幣放水,也一定是一發不可收拾。
管清友認為貨幣寬鬆會帶來六大嚴重的問題:第一,貨幣寬鬆不能有效刺激實體,更多的是製造價格幻像;第二,貨幣寬鬆可能會重燃資產泡沫,導致經濟脫實向虛;第三,貨幣寬鬆可能讓去槓桿前功盡棄,帶來更大的金融風險;第四,貨幣寬鬆不可能完全定向,也不可能解決結構性問題,反而可能加劇結構失衡;第五,貨幣寬鬆會導致財產性收入遠遠跑贏勞動性收入,加大貧富差距;第六,貨幣寬鬆會擾亂社會預期,阻礙改革和轉型。
事實上,北京當局正面對一個兩難的局面,一方面要刺激經濟增長,但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資產泡沫化,以及新增一輪債務的累積。
存款準備金率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是繳存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
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是中央銀行釋放貨幣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