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對峙升級,中國以美國大豆作為主要報復性關稅措施,但更嚴重影響到本國需求。(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0月12日】美中貿易對峙升級,中國以美國大豆作為主要報復性關稅措施,但更嚴重影響到本國需求。近日,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提出,調整養豬飼料中有關蛋白質含量的比例要求,以此應對進口大豆價格上漲的困境。相關舉措一旦實施,究竟對中國的畜牧業和消費者會帶來什麼影響?
大陸進口大豆成本上升,導致作為飼料蛋白質主要來源的豆粕價格持續高企。
中國飼料工業協會近期建議,為豬飼料粗蛋白設置上限值。該協會指出,隨著相關技術發展,飼料中的粗蛋白可以顯著降低,以添加氨基酸等原料來彌補。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杜志雄對於養豬行業改變飼料配方,表示審慎樂觀。
杜志雄:「人口的增長和收入水平的增加,對肉類消費肯定是要增加的。現在的飼料投入模式對大豆的依賴是比較嚴重的,全球有沒有那麼多資源來生產大豆?」
雖然目前有關建議還在公開徵求意見階段,但是據中國網媒「新浪期貨」報導,飼料業協會會員已執行新標準。
杜志雄卻認為,新標準要全面推廣並不是想像那麼簡單。
杜志雄:「儘管技術上可能是可行的,但是我覺得從投入的習慣,不可能一夜之間全面改變。對於養豬戶和養殖企業來說,這是技術路線的調整,要做這種改變還是要有相應的配套措施。譬如,不同飼料構成成分怎麼去混合?」
降低蛋白質標準消費者最終受影響
據官方新華社早前估算,透過降低動物飼料的蛋白質等方法,大陸每年可以減少進口大豆超過1000萬噸。輿論卻憂慮,養豬業實施新標準會否影響豬肉的品質以至產量。
大陸時事評論員金仲兵擔心,消費者到時會吃虧。
金仲兵:「標準的降級指的是,營養標準的降級。營養標準的降級肯定就是說,動物吸收了以後沒有以前營養那麼豐富,動物成長過程也會受到影響。我們也可以同樣理解為成本的降低,它的市場價格也應該降低。」
更改豬飼料的消息傳出後,陸續有網民在微信群發表對食品安全的疑慮。有人提出,萬一沒有蛋白質,豬不長肉,不排除豬農為了催肥會暗中餵食其他添加劑,甚至向豬只灌水,這對消費者有百害而無一利。
版權所有©2006,RFA。經Radio Free Asia,2025 MSt.NW,Suite 300,Washington DC 20036許可進行再版。http://www.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