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的你,還記得自己小時候最喜歡哪一種玩具嗎?小編要在這裡介紹一種源自老北京的民間工藝--毛猴。
毛猴作品:老濟南市井圖。
毛猴作品:老濟南市井圖。
毛猴作品:老濟南市井圖。
毛猴作品:老濟南市井圖中的三輪車。
老北京毛猴
據悉毛猴可曾經是每一位北京孩子都會擁有的玩具。因此,雖然大多數的外地人不曉得毛猴是啥東西,但居住在北京的人,上至八、九十歲的高齡老者,下至九、十歲的毛頭孩子,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一號訴說著北京的過去與現今的創新的小型工藝品。
時代不同了,以前貧苦的孩童擁有的玩具不多,就算有,也不是靠著花大錢得來的,因為他們的父母一旦有錢,也盡量買好的食物給一家人補補身子,哪裡還有多餘的閒錢買戲耍的東西給孩子呢?!這與現代小孩的玩具往往動輒就達數百上千是大不相同的。那麼,以前挨家挨戶的小孩居然都能夠把毛猴揣在懷裡?由此可見,這遍布老北京的毛猴是一項價格低廉、極易購得的物品。
實話說,毛猴的確是民間百姓的玩意兒,在老北京以往所舉辦過年廟會上,總會出現「買猴料,粘毛猴」的景觀。因為,家長買「毛猴材料」給小孩粘製毛猴玩,已經逐漸變成了逢年過節的傳統。所以,這也意味著一戶人家再怎麼窮困,也能夠為自家的孩兒買隻便宜的毛猴,讓孩子好好的把玩、樂一樂。窮人家是如此,富貴人家自不需多言,當然是隨手就能夠出錢來買毛猴,讓孩子可以快快樂樂的過個好佳節。
毛猴、毛猴,你覺得這聽起來像是怎麼樣的物品呢?顧名思義,外型一定是一隻猴子。但論材料,卻與猴子相差了十萬八千里。因為製作毛猴主要需要使用到「蟬蛻(知了殼)、辛夷(玉蘭花骨朵)、白芨、木通」這四味體型小的中藥。再說仔細點吧!蟬蛻是用來製作頭和四肢、辛夷為身軀、白芨是粘合劑、木通則是其餘的道具。毛猴既然是運用藥材廢料所製,那麼可想而知,毛猴是誕生於藥房中的了。
製作毛猴軀幹的中藥材:辛夷。
製作毛猴腦袋與四肢的中藥材:蟬蛻;製作毛猴軀幹的中藥材:辛夷。
毛猴的起源
關於毛猴的誕生,有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
傳說毛猴起源於清代同治年間,那時候在宣武門外的騾馬市大街上有一家名為「南慶仁堂」的藥鋪。雖說是賣中藥的,但這家藥鋪的掌櫃不但沒有宅心仁厚,反而異常霸道刻薄。他對店裡頭的夥計們更是尖酸吝嗇。
有一天,一位負責配藥的小夥計在沒有犯錯的情況下,被心情不好的掌櫃隨意找碴。小夥計在被臭罵了一頓之後,心裡著實憋的荒,但是又拿自己的師傅沒轍。畢竟舊時的老北京可是非常講究「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道理,因此小夥計無法反駁,只能把諸多情緒給硬吞下。
晚間一到,小夥計開始在整理、盤點蟬蛻,他望著蟬蛻的小小頭殼和細小四肢,突然覺得好笑了起來。原來,小夥計發現蟬蛻與尖嘴猴腮的掌櫃師傅像極了。小夥計又靈機一動,決定做個手工藝來圖個開心、解解積累的鬱悶。小夥計又去取來了辛夷,就這樣一股勁地埋首於手藝活兒中了。小夥計把蟬蛻的頭部拿來做腦袋,蟬蛻的前腿與後腿則分別做成下肢與上肢,身軀則用辛夷製成,最後用白芨沾黏好,一個搞笑的微縮版「掌櫃師傅」就降世了。
當藥房的夥伴們一見到這個藥材製的小猴兒,都笑得前仰後合,直呼與掌櫃師父簡直一個樣子。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毛猴。
毛猴作品:迎親隊伍與喜轎。
毛猴作品:迎親隊伍與喜轎。
毛猴作品:迎親隊伍中的敲鑼者。
毛猴的材料成本既便宜、製作過程又簡單,因此這一種的手工藝飛快地風靡了北京。街頭巷尾的北京孩童們幾乎是人人都擁有這一號可愛的民間工藝玩物。
毛猴雖然因為基本素材過於簡單而沒有吸引人的表情,同時還缺乏華麗的色彩與讓人驚豔的複雜工藝,但靠著動態與額外增添的造型來反映其喜怒哀樂,所以它是真真正正具備著簡樸的「玩味」與北京的韻味在其中。
北京毛猴就這樣依靠著最純樸的魅力,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至今,每一代的孩子手中都少不了它。
在繁華的現代社會中,盡是數不清的華美藝術品與遊戲產品,像毛猴這種古樸又實在又繁衍至今的民間工藝品是少之又少。大家若去北京走一遭,不妨添購這一款象徵著「尖酸掌櫃的尊容」的毛猴,相信它除了具備趣味之外,亦能帶給你些許省思吧!或許,那位掌櫃在得知了毛猴的真相後,除了懊悔萬分,亦應該變的比較和善、寬容一些吧!又或許,他在世時根本一無所知,如今僅能在九泉之下懊惱地踱著腳,口中直吶喊著「早知道我就對他好一點了」、「早知道我就……」。
最後,在此附上小編覺得頗為感傷的動畫短片,供各位一睹毛猴這一項民間手工藝的故事。
毛猴作品:執矛者。
毛猴作品:紡織。
毛猴作品:彈鋼琴。
毛猴作品:彈琴。
毛猴作品:下棋。(以上圖片來源皆為視頻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