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抗日剿共十大王牌軍(五)新六軍(視頻)

作者:滄海 發表:2019-03-01 10:3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9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視頻:國軍抗日剿共十大王牌軍——新六軍 (看中國原創視頻)

自1924年,蔣介石在廣州黃埔建軍,到國民政府1949年退守臺灣,中華民國國軍英勇奮戰,浴血保衛中華民族。國軍在大陸這25年期間,歷經東征平叛(1925年-1926年2月),北伐統一中國(1926年7月-1928年),抗日戰爭(1937年-1945年),兩次剿共戰爭(1930年-1934年,1946年-1949年),湧現出眾多功勳卓著的王牌軍

最傑出的國軍抗日剿共王牌軍如下:

第一名:第七十四軍(1937年9月—1949年10月)
代表人物:張靈甫、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余程萬、邱維達、羅幸理

第二名:第七軍(1924年—1952年底)
代表人物:白崇禧、李宗仁、夏威、廖磊、張淦、徐啟明、鍾紀、李本一

第三名:第五軍(1938年11月-1949年)
代表人物:徐庭瑶、杜聿明、戴安瀾、邱清泉、鄭洞國、高吉人  

第四名:新一軍(1942年10月——1948年10月)
代表人物:孫立人、李鴻、劉放吾、鄭洞國、潘裕昆

第五名:第十八軍(1930年8月—1956年5月)
代表人物:陳誠、羅卓英、周至柔、黃維、方天、胡璉、高魁元

第六名:新六軍(1944年—1948年10月)
代表人物:廖耀湘、闕漢騫、李濤
編制:3个整旅(師),3.4萬人。全美械。

1942年4月,緬北軍事要地臘戍、八莫、密支那相繼失陷,中國遠征軍被迫全線撤退。原隸屬杜聿明第5軍,在1939年參加過廣西崑崙關戰役的廖耀湘新編22師,幾經曲折與磨難,於8月抵達印度的藍姆伽,接受美國顧問訓練,並換裝美械,重獲新生。

1943年底,中國駐印軍以鄭洞國新編第一軍(轄孫立人新編第38師、廖耀湘新編第22師)為主力,在英美軍各一部的配合下,開始反攻緬北。廖耀湘率新編22師,協同孫立人率領的新編38師,給日軍的王牌第18師團以毀滅性打擊,異域揚威,蔣介石通電嘉獎新編22師為「中國虎」。

1944年5月,攻克密支那後,在新編22師的基礎上,擴編為新編第六軍,廖耀湘出任軍長,從此成為中央軍五大主力之一。此後,新六軍(正式番號「新編第六軍」)被蔣介石軍委會緊急召回國,參加保衛大西南。

1946-1948年,東北戰事示意圖
1946—1948年,東北戰事示意圖。(看中國視頻製作)

1946年1月,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奉命率領20多萬國軍精銳,總計8個軍又一個整編師,自雲南開赴東北剿共。新六軍是最早抵達東北的主力軍之一。在友軍的配合下,廖耀湘率新六軍連續攻佔盤山、臺安、遼中,並打通了遼陽、鞍山與瀋陽到營口的交通線。

3月,林彪指揮東北民主聯軍搶佔了東北戰略要地四平。國共雙方投入精銳主力進行「四平會戰」(國民黨稱「四平街會戰」)。杜聿明指揮新一軍、廖耀湘新六軍等國軍精銳,在空軍的配合下,多次發動進攻,一直到5月上旬,始終無法突破共軍在四平的防線。而林彪共軍除了固守四平,又發動新攻勢,攻佔了哈爾濱。

5月17日,蔣介石派遣首任國防部長白崇禧奉命飛赴東北督戰,東北國軍士氣大振。孫立人新一軍、廖耀湘新六軍和陳明仁71軍,兵分三路向四平共軍進逼包抄。在5月18日的激戰中,新六軍以李定一第65團一個團的兵力,在威遠堡門突破共軍韓先楚三縱的防守,攻克四平制高點塔子山,切斷了共軍主力的退路,為孫立人新一軍最先衝入四平創造了有利條件。三路國軍僅用兩天半時間,便於19日收復四平,將十多萬林彪共軍打得丟盔棄甲,傷亡數萬,向長春、哈爾濱方向倉皇逃亡。

在東北剿共作戰的前期,廖耀湘率新六軍對林彪東北野戰軍作戰勝多敗少,許多時候的戰績並不遜色於孫立人指揮的新一軍。尤其號稱「中國虎」的新六軍新22師多次以一個團的兵力擊敗林彪共軍一個縱隊,令共軍聞風喪膽。在東北林彪共軍中,先流傳著「只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兵」,後來就流傳開「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軍」的順口溜,可見新六軍對共軍的威脅。

自1946年「四平街會戰」國軍大敗林彪共軍後,「東北行營主任」(東北最高軍政長官)熊式輝和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指揮國軍剿共不力,林彪共軍在蘇聯大力扶持援助下,東山再起,迅速擴張。至1947年上半年,廖耀湘新六軍等國軍都開始遭到林彪共軍的襲擊,國軍損失不少,有的軍甚至整師被殲,孫立人指揮的新一軍也被吃掉三個團。8月,新一軍軍長孫立人被調離東北。「東北行營」改组为「東北行轅」,參謀總長陳誠奉命抵達東北,接替熊式輝出任「東北行轅主任」。陳誠上任後,大力整編和擴充軍隊,把東北國軍擴編為4個兵團,其中王牌新一軍和新六軍都從一個軍擴編為2個軍,晉升上校廖耀湘為第九兵團司令,下轄新六軍和新編第3軍,李濤繼任新六軍軍長;出身於土木系第18軍並曾在杜聿明第5軍廖耀湘新22師任職的潘裕昆繼任新一軍軍長。

正當參謀總長陳誠緊鑼密鼓整編擴軍時,林彪指揮共軍發動了冬季攻勢,接連消滅東北國軍8個師約15萬兵力,佔領城市18座,把國軍主力壓縮在長春、瀋陽、錦州等地區。東北戰局對國民黨已經十分不利。

1948年1月,蔣介石把「東北行轅」改為「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委任衛立煌接替陳誠出任「東北剿匪總司令」。不料,早已通共的衛立煌故意把東北國軍困在長春、瀋陽、錦州這三個互相孤立的大城市,國軍士氣不斷低落,戰局不斷惡化。

衛立煌收買人心,極力拉攏廖耀湘,極大地擴大廖氏的統兵權。其他國軍兵團的司令都是中將軍銜,衛立煌卻讓黃埔6期生廖耀湘上校統轄總共6個精銳軍的兵力(潘裕昆新一軍、龍天武新三軍、李濤新六軍、鄭庭笈第49軍、劉玉章第52軍、向鳳武第71軍、外加騎兵炮兵部隊)。經過衛立煌的擴充,廖耀湘第九兵團號稱擁有國軍最精良的武器裝備和強大的6個軍兵力,卻對林彪共軍消極作戰。在衛立煌的蠱惑下,衛立煌、廖耀湘兩人多次拒絕執行最高統帥蔣介石關於打通錦瀋線交通,將國軍主力調往錦州或撤往關內的命令。

1948年9—10月,毛澤東令林彪共軍發動遼瀋戰役(國民黨稱「遼西會戰」),衛立煌拒不執行蔣介石關於派兵緊急增援錦州范漢傑兵團的命令。廖耀湘率第九兵團(西進兵團)出瀋陽西進,攻佔彰武之後,猶豫徘徊耽誤了整整5天的時間,沒有派兵增援正遭林彪共軍重兵圍攻的錦州范漢傑兵團,結果第九兵團5個軍12個師(除了劉玉章第52軍外)在黑山、大虎山地區被林彪共軍包圍全殲,兵團司令廖耀湘等大批將領被俘,新一軍軍長潘裕昆、新三軍軍長龍天武、71軍91師師長戴海容等人乘亂逃脫。東北全境淪陷。

1949年,潘裕昆在香港叛變投共;衛立煌則在香港向毛澤東發表擁戴電,並於1955年去北京投共。

(未完待續)

點擊延伸閱讀:《中國傑出抗日名將 榮膺中美英法二戰勳章(視頻)》

點擊延伸閱讀:《國軍抗日剿共十大王牌軍(一) 第七十四軍 第七軍(視頻)》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