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希望赴美的簽證申請者在美國領事館外排隊(Ed Jones/AFP/GettyImages)
【看中國2019年4月20日訊】在美國情報界加大力度打擊中國竊取知識產權行為的氛圍下,美國科技領域的華人學者和研究人員擔憂他們的工作正受到額外的審查,而最近多名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訪美受阻的趨勢似乎表明,美中學術交流的遇到的阻力正在向更廣泛的領域輻射。
中共官媒4月18日發表社評說,2018年以來,被美方吊銷訪美簽證、訪美受阻、遭美國聯邦調查局「騷擾」的中國社科學者人數超過280人。
社評說,有關這一人數的消息來源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
《紐約時報》此前報導說,美國聯邦調查局啟動了一項反情報行動,意在禁止涉嫌與中國情報機構有聯繫的中國學者進入美國。報導說,美中兩國學者透露,在過去一年裡,將近30名社會科學領域的教授、學術機構負責人和政府政策專家的赴美簽證被取消,或被行政復議。
北京方面可能已經開始對美國的這一措施進行報復。曾經在美國國防部擔任政策顧問的中國問題專家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星期三(4月17日)說,他3月22日向中國駐美大使館遞交的簽證申請遭到拖延,無法參加4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場有國際學者參加的討論會。
據報導,本計畫參加這場會議、但簽證申請同樣受到拖延的還包括前美國貿易副代表溫迪.科特勒(Wendy Cutler)。
就在美中兩國拒簽的「戰火」愈演愈烈之時,美國自然科學領域的華人學者正在擔心與中國的工作合作可能對在美從事科研帶來負面影響。
據美國《科學》雜誌報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4月11日在美國國會參議院出席聽證後表示,美國大學的一些教研人員將在一兩個星期內丟掉飯碗,原因是他們接受了外國政府的不當資助。
NIH此前的官方資料顯示,該機構的調查對象重點是中國的研究人員。
柯林斯說:「在很多情況下,(大學的)教研人員將不會再從事教研職務了。」
他說:「行動正在展開,你會在新聞報導中看到更多的證據,特別是在一星期或兩星期後。」
一些美國國會議員要求美國政府機構更好地監督美國政府撥款支持的項目。柯林斯在出席參議院聽證時說,55所以上的美國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正在受到調查。
NIH院長顧問委員會去年12月在一次會議中指出,NIH正在與特定的受資助機構進行溝通,並可能採取必要的解雇措施,同時與包括FBI在內的政府機構合作。
與會人員說,NIH目前的關注焦點是中國,但不限於中國。
特別提到的是中國的「千人計畫」,稱參與這一計畫的學者的關鍵條件之一是能獲取知識產權,大多數參與者同時接受NIH或美國聯邦政府其他機構的撥款。
美國媒體此前報導說,NIH致函數十所美國研究型大學,要求它們提供接受NIH經費的某些可能與外國政府有聯繫的特定教研人員的信息。
柯林斯早在去年8月就致函受NIH資助的一萬多個學術機構,要求它們尋找問題。
他說:「(這些機構)最初感到有些意外,甚至可能是否認。但是現在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這樣的的情況:教研人員被解雇、被要求離開研究所,其中許多人隨後返回他們以前在外國的駐點。」
柯林斯說,這些案件不僅限於來自中國的科學家。
《紐約時報》援引美國國務院一名官員的話說,美國執法部門認為,中國情報機構正在越來越多地利用來訪的中國學者,把美國公民作為情報蒐集目標。
美國一些大學的教務人員對《科學》雜誌表示,很多人已經開始重新考慮是否還要與外國的科研人員合作。
美國政策全國基金會(National Foundation for American Policy)執行總監斯圖爾特.安德森(Stuart Anderson)對美國之音說:「我最擔憂的是,當美國政府確定的那些需要保護的產業和領域範圍擴展時,任何行業都可能被囊括進去。所以,當你把這個範圍擴大時,讓一些技術領域成為禁區……你就會看到願意來美國的興趣開始減弱。」
安德森同時表示:「美國通常很善於在最終找到平衡,但如果我們在一個領域的保護方向走得過遠,你可能會看到一些不好的、意想不到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