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圖片來源:Chung Sung-Jun /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5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憶文編譯/綜合報導)長期以來,因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其它地方經常展開軍事行動,所以美軍擁有的戰鬥經驗比任何其它武裝部隊都要多。但是,在與中共軍隊的潛在高科技戰爭中,這種低強度戰爭的經驗能起多大作用,仍值得商榷。
據美國《國家利益》報導,中國軍方幾乎沒有戰鬥經驗,分析師蒂莫西•希思(Timothy Heath)在給加州智庫蘭德(RAND)的報告中寫道。希思補充說,缺乏經驗可能並不重要。
「今天,中國的軍隊擁有越來越令人印象深刻的高科技武器庫,但其使用這些武器和裝備的能力仍不明朗。有理由對此持懷疑態度。」
根據希思的說法,中共軍隊的最後一次重大戰鬥是在1979年,當時「一個經驗豐富的越南軍隊摧毀了中國拙劣的入侵」。
1970年代早期,越南軍隊在跟美國及其盟國的戰鬥中獲取了豐富的經驗。相比之下,中國共產黨出於政治動機進行的大清洗摧毀了自己的武裝力量。
大清洗的後果很明顯,體現在中共軍隊戰術技能的低下,信譽不足。例如步兵無法正確導航或讀懂地圖;因不熟悉程序,炮兵無法準確測量距離和計算射擊距離。
「失敗陰魂不散,在中共軍隊的上空盤旋,」希思寫道。在中國,當局在很大程度上選擇忽略,因為這與中共崛起的描述尷尬地衝突著,但官方的沉默讓許多軍中老人對參戰的想法幻滅。
「少數仍在服役的戰鬥老兵將在未來幾年內全部退役,這意味著具備第一手戰鬥經驗的人員將從(中共)軍方消失。」
但這並不意味著北京不能「贏得」一場大戰。其實「勝利」一詞對任何一方都是有爭議的,因為戰爭可能會造成很多人失去生命,還會帶來經濟、生態以及政治的混亂。
在這種情況下,「勝利」僅僅意味著,一方實現了直接的戰略目標,同時防止了敵方實現其直接戰略目標。
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缺乏戰鬥經驗,但擁有資源、戰鬥意志和體制基礎。體制基礎包括:訓練、教育和官方自我糾錯的能力(能夠迅速從戰場失敗中恢復)。
1991年伊拉克軍隊作戰經驗豐富,它從1980年開始與伊朗作戰長達八年。但伊拉克的裝備、理論和機構不足。相比之下,一個以美國為首的聯盟雖然經驗不足,但還是戰勝了伊拉克人。部分原因在於美國人的出色裝備、訓練和準備,以及冷戰留下的積累。在冷戰中,雖然美蘇之間很少兵戎相見,但雙方都做好了充分準備。
長期以來,因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其它地方經常展開軍事行動,所以美軍擁有的戰鬥經驗比任何其它武裝部隊都要多。但是,在與中國的潛在高科技戰爭中,這種低強度戰爭的經驗能起多大作用,仍值得商榷。
「在戰略層面,中美軍隊之間的戰爭可能涉及雙方都沒有經歷過的高強度戰鬥,」希思寫道。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在最初的衝突中獲勝。「通過充分的準備和計畫,在理想的情況下,中國有可能在第一場戰鬥中佔上風。」
「但由於最初的衝突可能不會結束戰爭,」 希思表示。「美國軍隊可以利用他們強大的優勢來適應和改善他們在後續交戰中的表現,就像他們在凱賽林隘口戰役(Kasserine Pass)最初潰敗之後團結起來一樣。戰勝了德國。」
作為在二大中美軍和德軍的首次重要的大規模會戰,美軍因缺乏經驗和指揮不當,導致傷亡慘重,在1場潰敗中從費德隘口的陣地被迫後撤80公里。之後,美軍從單位組織以至指揮官上進行徹底改變。當雙方在僅僅幾週後再次交鋒,情況發生了變化……
那麼,如果美軍和中共軍隊的衝突持續下去,中國是否能夠克服與美軍在指揮質量上的巨大差距呢?此外,嚴謹的訓練、整合和其他因素可能都會很重要。即便如此,全球最大的兩個國家若進入長期戰爭,很多因素卻是將軍、海軍上將無法掌控的,例如經濟實力、政治凝聚力和一個國家的決心。
外界認為,民主國家在形成一個重大決定之前,要經過反覆爭論,效率不如集權國家高。但是,一旦形成共識,他們的執行力卻比集權國家更勝一籌。此外,中國人在共產黨一切向錢看的價值觀驅動之下,很難齊心合力。當危難來臨,中共士兵是否相信和聽取軍官的命令奮勇向前,這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