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子,商紂時丞相,紂王的叔父。(圖片來源:Photo Dharma/維基百科)
《封神演義》中有這麼一段故事,說的是比干剖腹取心的過程:
紂王聽信妲己謬言,極欲取比干的心作羹湯給妲己服用,以治療妲己的沉痾之疾。姜子牙預先得知此事,就留下一帖救命靈符。因此,比干在出門覲見紂王之前,就先將子牙符燒在水中,飲入腹中,並謹記姜子牙的叮囑--「燒掉這符,灰和水沏了喝下,接著出家門往南一直走,不管遇到啥情況,切莫理會,這樣即能保命。」
比干剖腹取心
就這樣,急穿朝服上馬,直奔宮殿來面見君王的比干,果然隨後聽見了紂王說出這世上最荒謬至極的話--「妻偶發沉痾心痛之疾,惟玲瓏心可癒。皇叔有玲瓏七竅之心,乞借一片作湯,治疾若癒,此功莫大焉。」
這番話無疑是惹得比干怒奏說道:「心者一身之主,隱於肺內,坐六葉兩耳之中,百惡無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則手足不正。心為萬物之靈苗,四象變化之根本。吾心有傷,豈有生路!老臣雖死不惜,只是社稷坵墟,賢能盡絕。今昏君聽新納妖婦之言,賜吾摘心之禍;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存,社稷存!」
比干這一番話自然是讓人為之動容,好一位諤諤有膽的忠臣啊!不過,最後呢?
比干當然還是敵不過妲己的妖言啊!比干還自己討劍呢!只見比干接劍在手,望太廟大拜八拜,泣曰:「成湯先王,豈知殷受斷送成湯二十八世天下!非臣之不忠耳!」遂解帶現軀,將劍往臍中刺入,將腹剖開,其血不流。比干將手入腹內,摘心而出,望下一擲,掩袍不語,面似淡金,逕下台去了。
自己剖腹取心的比干,出宮的這一路上遇見了見到他無事而欣喜的黃飛虎元帥,不過比干聽信姜子牙之言,對黃飛虎的問話自是不予回應。百官迎上前來,比干只是低頭急速走過,他面如金紙,逕自出了午門,隨後又跨上馬,飛也似地朝北門去了。
一瞬亡於問答賣菜婦
孰料比干避開了群臣,卻在這時候出了丟了性命的大差錯:
比干走了約五七里之遙,忽聽見路傍有一位手提筐籃在叫賣無心菜的婦人。比干勒馬問她說:「怎麼是無心菜?」婦人回答:「民婦賣的是無心菜。」比干問:「人若是無心,如何?」婦人答道:「人若無心,即死。」比干聽得婦人如此言語,大叫一聲,就撞下馬來,一腔熱血濺塵埃。有詩為證:
領著黃元帥之令騎馬跟隨在比干後頭的黃明、周紀二將,只見比干死於馬下,仰面朝天,瞑目無語,滿地的鮮血,濺染衣袍……
你看到這裡,做何感想呢?多半是義憤填膺,咒罵於紂王與妲己的惡行,同時為比干這一號大忠臣惋惜不已吧!比干他早先有姜子牙的提點與神通保護,卻依舊出了岔子,這點著實令人嗟嘆。不過,幸好他因為剛正不阿、愛國護民,榮獲周武王追封為壟神(國神),在民間信仰中,他亦被分封為「財神」與「文曲星星君」。這多多少少彌補了大家的些許失落吧。
比干不全然信姜子牙
只是,為什麼會出現無法挽回的大過錯,莫非是姜子牙的法術倏忽間失靈?莫非是比干自己活該,誰叫他一怒之下自取了心臟?非也!非也!但令眾人唏噓的結果,卻真真是比干自己造成的。《封神演義》中早已說得明白透徹:
當時子牙留下簡帖,上書符印,將符燒灰入水,服於腹中,護其五臟,故能乘馬出北門耳。見賣無心菜的,比干問其因由,婦人言「人無心即死」,若是回道「人無心還活」,比干亦可不死。比干取心,下台,上馬,血不出者,乃子牙符水玄妙之功。
倘若,比干在聽到賣菜婦女說「無心不能活」之後,立即在那一瞬間想到姜子牙提醒他的話,並且坦然面對自己被挖心後的狀況,同時告訴自己要相信姜子牙,自己就算挖掉了心,但照樣能「無心地活」,而且還能活得好好的。那麼,情況立刻就不同了吧!
造成這悲劇的原由,是不是關乎比干尚未能全然相信姜子牙的話呢?所以他才沒有遵照姜子牙的囑咐去做。這件事情自然也是反映出比干的悟性不足--沒有百分之百的相信神。
畢竟比干在剖腹取心後,自當發覺:自己竟然在挖出心後依舊「活」得好好的,還能奔走,還能騎馬……。假若比干又加深堅定的信念:這自然都是姜子牙神通的功勞、要相信姜子牙的神力……那麼比干還能在一剎那之間就放鬆了心志,被一位不知名的民婦的隨口應答所干擾,致使諸事前功盡棄了嗎?這自然是不能的。
所以說,很多危難關頭,端靠的僅僅是自己是否有徹底信神罷了。真正的信神,最終才能祓除種種災厄,避掉天降的禍端。想想,人的這一顆心是怎麼想的,天地皆鑑,諸神皆明,你能誆騙別人、自我欺瞞,但絕對是無法蒙蔽得過天地神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