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9年7月11日訊】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7%,連續四個月超過2%,亦是去年二月以來最高。另一方面,生產者物價指數出現大幅度下降,學者認為主要原因就是美中貿易戰遲遲未解決。
中國通脹情況持續。國家統計局本週三(10日)公布,上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2.7%,與5月相同,繼續創下1年多的高位,連續4個月在2%以上。當中升幅最嚴重的是影響一般民生的食品價格,按年升幅達8.3%,其中鮮果價格漲幅達42.7%,豬肉價格漲幅亦達21.1%。至於非食品價格升1.4%。今年上半年CPI上升2.2%。
香港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李若凡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中國通脹數據反映天氣因素及豬瘟疫情的影響,預期今年下半年通脹率將會逐步回調。李若凡說,如果下半年通脹進一步轉弱,加上美國可能減息,北京或會全面降准,但減息可能是最終手段。她又提到,由於中國進口的產品多屬半製成品,香港不少商品會加工後再出口,相信貿易戰對中國通脹的影響仍然不大,估計CPI已達今年內的高位,中央會繼續推出寬鬆政策。
實際通脹數字或更高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說,實際通脹數據可能會更高:「CPI上升2.7%,說魚鴨、河蝦、水果蔬菜大量上市,那去年同期不也是大量上市嗎,我覺得主要價格上升,特別是豬肉價格上升了21.1%等,都與貿易戰有關。豬肉,大家都知道我們不從美國進口價格比較便宜的豬肉,導致非洲豬瘟氾濫。」
官方公布6月份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環比由漲轉降。PPI由上月上漲0.2%轉為下降0.4%,生活資料價格由上月上漲0.1%轉為持平。在主要行業中,石油相關行業受國際原油價格下降影響,價格由漲轉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下降3.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下降1.9%。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下降1.3%。
對此,賀江兵說:「PPI的數據顯示在大幅度的下降,這說明生產力需求不足,也就是經濟不是特別景氣的一種表現。如果要跟美國長期打貿易戰,就會經濟下行,物價上漲,這是一個最不易解決的問題。」
減少進口美國糧食導致人民受苦
中國金融學者司令認為,每年的冬春季節,中國的居民消費指數一般都會出現上漲。由於食品供應比較短期,很多地方的運輸成本增加,物價也隨之上漲。他說:「但是夏季來講,中國進入了肉、蛋,還有蔬菜供應的旺季,這就使得價格出現理性回調,從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出現環比下降態勢。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去年同期上漲2.7%。在5月份,雖然中美貿易談判出現倒退,但是其效果的顯現,還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在中國的食品價格中顯現出來,現在還沒有完全把此效應表現出來。」
司令說,上個月生產者物價指數下降,明顯是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PPI從經濟學角度來講,它通常對於貿易的敏感度遠遠大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這很明顯是美中貿易戰,美國增加了對華增加至25%商品關稅的影響。中國很多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受此影響,出現嚴重的下跌情況。」
中國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本週日公布6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 為49.4%, 與上月持平。中物聯科技信息部星期天刊登特約分析師張立群的分析說,6月份的PMI指數表現繼續處於榮枯線以下,表明經濟下行壓力仍然比較突出。表現在新訂單,新出口訂單指數繼續下降,購進價格和出廠價格指數較大幅度下降等方面。
5月份,美中舉行的第十輪談判破裂。川普(特朗普)政府決定把兩千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關稅從10%調到25%。北京也對美國的出口商品進行關稅報復。
版權所有 © 2006, RFA。 經自由亞洲電臺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