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月15日公布第二季GDP增速為6.2%,創27年來最低。(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7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7月15日公布第二季GDP增速為6.2%,創27年來最低。自從三年前官方「權威人士」稱經濟將是L型走勢,目前經濟仍未見底反彈。另外,對經濟數據真實性的質疑仍存。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也發布推特點評中國經濟。
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5日公布宏觀經濟數據,第二季度GDP增速為6.2%。(這是自1992年開始記錄GDP增速以來最低的一次。)上半年GDP實現450,933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
中國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已經減為6.4%,但第二季度6.2%這個數字更令人警醒,即使在1992年經濟危機時都沒有低於6.4%,同時也看得出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為了支持經濟增長,北京當局已經提高財政支出和鼓勵銀行發放貸款,同時中國總理李克強也多次表示要避免可能導致政治危機的失業加劇問題。但中美貿易戰進行的同時,壞消息不斷,例如,汽車銷量暴跌。
此前公布的報告顯示,中國汽車銷量在6月份下降了7.8%,延續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長達一年的銷量萎縮。這表明,中國內需不振正在持續萎縮。另外,物價卻節節升高,中國民眾叫苦不迭。
美國總統川普也在推特發文點評中國經濟,並表示中國急於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中國經濟第二季度增長是27年來最慢的增長。美國的關稅對想要離開中國的公司產生了重大影響,成千上萬的公司正在撤離。這就是中國想要達成協議的原因....
China’s 2nd Quarter growth is the slowest it has been in more than 27 years. The United States Tariffs are having a major effect on companies wanting to leave China for non-tariffed countries. Thousands of companies are leaving. This is why China wants to make a deal....
— Donald J. Trump (@realDonaldTrump) 2019年7月15日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毛勝勇表示,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外部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增加。
在中國國家統計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毛勝勇說,「數據有沒有水分?在經濟增長6.3%的同時,要看到就業的情況比較穩定,物價還保持了溫和上漲或者基本穩定的態勢……這一速度含金量十足!」
有學者點評GDP數據發出警告:中國經濟風險在增加。另外,各界對官方數據真實性的質疑仍存。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長向松祚去年12月披露,據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研究小組內部報告,2018年的中國GDP增速到是1.67%,另外一種測算是負值。
今年1月22日,中國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盛洪撰文表示,2018年的經濟增長究竟是多少,現在還是有多種判斷。統計局說是6.6%,向松祚說某機構的估計是1.67%。「我計算的‘克強指數’是3.6%;而對‘克強指數’的一個重要份量——發電量做了修正以後,‘克強指數’約為-1%。」
盛洪文章文中的「克強指數」的三個份量是,到2018年11月,貨物週轉量增長率(3.4%,權重25%),貨幣供給量(M1)增長率(0.005%,權重35%),發電量增長率(6.9%,權重40%)。這是根據其的權威朋友提供的數據進行的修正,修正後的發電量增長率為-4.7%。
2016年5月9日,堪稱中國最神秘的「權威人士」在中共黨報頭版刊文稱,「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
如今,三年過去了,目前中國經濟仍未見底反彈。
據《路透社》7月15日報導,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稱,二季度回落的主要原因有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全球經濟減速、宏觀經濟政策邊際上有所收緊,以及市場主體預期發生微妙改變等。
王軍指出,下半年穩增長壓力仍然較大,有可能在預期增長區間的下沿(6.1-6.2%)企穩,對於明顯反彈不要抱過高期望。
西南證券宏觀分析師楊業偉和張偉認為,6月數據雖然有所改善,但從生產面看主要由於上游產出釋放所致,在缺乏需求支撐情況下,工業品價格回落後上游產出難以持續改善;而需求面房地產、出口等需求依然面臨放緩壓力,雖然基建投資可能有所回升,但從目前政策力度來看,回升幅度或有限。「因而經濟放緩壓力依然存在,期待更為有力的穩增長政策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