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為何會違約?百姓的錢應該怎麼辦呢?(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7月24日訊】中國金融體系歷史上出現過這種違約潮的時候,是在2018年初,包括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在內的大型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悉數在列。那麼銀行理財為何會違約?百姓的錢應該怎麼辦呢?
銀行理財是如何運作的?
與基金一樣,理財產品是一個間接投資工具,而且由於主要投資於貨幣和債券市場,安全性較高,比較受老百姓的青睞。截至2018年底,非保本理財資金投向存款、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的餘額佔非保本理財產品投資餘額的65.70%。其中,債券資產配置比例為53.35%。
理財產品通過公開募集將閑散資金集中後,投資到貨幣、債券和股票等市場,以及較高風險的股權市場,從而獲取不同的收益。
2018年資管新規,放開公募理財產品不能投資與股票相關公募基金的限制以後,允許包括銀行理財在內的公募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各類公募基金間接進入股市,理財產品可投資的範圍廣了,風險自然也就大了。
以2018年初招行違約的10億理財產品為例,招行的理財產品涉及到了一種叫做夾層基金的東西,這種基金運作模式既可享受投資標的的股權收益,也兼顧次級債券的收益,性質介於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之間。但這個產品最終出問題的地方不在於產品的複雜性,而在於所投資的部分項目由於銀行抽貸,出現虧損,在延期一年後依舊無法退出,最終導致違約。
銀行理財為何會違約?
銀行利用理財募集過來的資金,投向原本應發放信貸的項目(信貸轉理財),或者通過委託投資、資產證券化等各種形式,將表內資產往外挪,以騰出更多的規模發放信貸,這種形式叫做通道業務。
不少銀行正是利用同業業務、通道業務等,使得大量資金在金融系統裡空轉,獲取可觀的中間業務收入,而沒有流向實體經濟。而且在空轉過程中,產品不斷層層嵌套,槓桿越來越高,一旦沒有新錢進來,原來的資金鏈很快就會斷裂。而銀行作為最大的資金中間商,一旦出問題,那基本就會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爆發。
那麼,銀行理財違約和這個有關係嗎?當然有。還是拿招行的例子,招行10億理財其中就投資到了實體經濟項目中,但是如果這些被理財所投資的項目或企業發生資金問題的話,理財就很容易違約。比如企業經營發生困難,銀行一看不對勁,立刻就會提前收回貸款,也就是抽貸。而一旦發生抽貸,沒有後續資金跟上,企業或項目就容易發生資金鏈斷裂,從而殃及理財。
百姓的錢應該怎麼辦呢?
作為普通百姓,本來就很難分辨各種理財產品的類型,更談不上什麼夾層基金、通道業務了,但有幾點可以做到:
1、選理財,盡量選大型銀行。雖然招行、交行這種大型銀行也中過招,但終究它們至今還是正常運作,理財產品基本如期兌付。而小銀行在受到違約衝擊後,影響較大,對於咱們的錢財來說已經不再安全。
2、勿相信保本保息承諾,選購理財時仔細查看產品說明書,要知道產品的風險在哪裡,運作方式是怎麼樣的。
3、最後那就是盡量分散投資,平攤風險。
當然,就目前宏觀經濟狀況來看,銀行總體風險還是可控的,暴雷的大多都是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如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未來到底是傳統銀行,還是網際網路金融最先迎來違約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