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極盡哀榮遙指香港?七常委出動戒備森嚴(圖)


李鵬極盡哀榮遙指香港?七常委出動戒備森嚴
李鵬身後極盡哀榮,有觀點認為指向香港事件。圖為1997年7月1日香港特首董建華向時任總理李鵬(右)宣誓就職。(圖片來源:YOSHIKAZU TSUNO/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7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林中宇綜合報導)7月29日,中共前總理李鵬遺體火化,中共七常委王岐山等人出席喪禮。據報現場戒備森嚴。當局以全國下半旗致哀,加上高調的稱頌,與民間的不屑形成強烈對比。外界評論指李鵬一死卻享隆重哀榮,當局是別有用意。

中共七常委出席李鵬喪禮 八寶山戒備森嚴

7月22日深夜,李鵬在北京死亡,終年91歲。

陸媒報導,7月29日上午,李鵬遺體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上午,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七名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等人前往送別。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在外地送花圈。

29日,天安門及北京市內的新華門、人民大會堂、外交部;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包括香港、澳門,各邊境口岸、對外海空港口、中共駐外使領館,亦下半旗致哀。

據中央社報導,八寶山周邊街道昨天上午進駐大量警員驅趕行人,同時實施交管。

上午10時不到,已有大量穿著西裝、襯衫的人士,搭乘遊覽車陸續抵達八寶山周圍,下車後步行到公墓入口查驗身份,接著進入園區。據瞭解,凡持有訃告者必須經查驗身份,才能進入弔唁。

另外,八寶山周圍街道佈署大量公安和便衣警察,驅趕過往行人,禁止一般公眾在附近逗留,凡是停留拍照者也會被立即制止。

自由亞洲電臺報導,當天上午,北京當局對一些異議人士警告不得外出或接受媒體採訪。有的異議人士甚至被國保登門「陪護」。

香港《蘋果日報》27日曾報導稱,據治喪辦公室此前發布訃告,最後有特別註明,參加者「請勿帶包」。

報導還說,李鵬是死於肺癌,在北京協和醫院留醫很久,但他是否在醫院裡離世,則不得而知。

李鵬身後極盡哀榮引眾說紛紜 疑指向香港

在李鵬22日病死後,當局在訃告中高調褒揚李鵬在1989年「六四」時「採取果斷措施制止動亂,平息反革命暴亂,穩定了國內局勢」,又稱其「在三峽工程決策和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較官方極力稱頌,李鵬在民間的名聲卻截然不同,最為人知的是正是其主張鎮壓「六四」因而被稱為「六四屠夫」,此外,主導強推三峽大壩、特權豪奢的子女也都令他充滿爭議。

由於在海內外廣受詬病,李鵬的死訊不但受到數萬人點讚,而且《北京青年報》在他訃告下面,似乎特意貼出一幅歡慶的大照片,被宣傳當局視為重大政治事故。

對於中共無視爭議,高規格為李鵬送終,讓他死後被授予此等隆重哀榮,法廣報導認為,當局是要通過這個葬禮向全世界反對89年「六四」屠殺的人們示威,也是向那些不願為維護共產黨的統治「干髒活」和「背鍋」的高官與對李鵬不滿的民眾發出雙重信息。

中央社引述評論認為,中共高度評價李鵬除了表達堅定「六四」定性外,也是影射當前香港局勢。

美國之音引述中國大陸人權組織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認為,中共給李鵬的訃告重提「政治動亂」和「反革命暴亂」,反映出中共意識到今年是高度安全隱患意識年,要防範所有的危險,也包括香港正在進行的抗議活動。

楊建利說,訃告代表「把六四的定性死死地放在一個地方,告訴大家,不要有其它想法,這是我們的定性,今年的安全是第一要務」。

報導也引述政論作家陳破空表示,訃告中提到李鵬「平息反革命暴亂」顯然影射當下香港局勢。因為過了幾天後,中共國防部發言人就聲稱,根據「駐軍法」,只要港府需要,就可以派中共軍隊維持秩序。

經歷八九民運的北京獨立學者查建國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也表示,中共政府給予李鵬追悼會的規格確實不一般,令人有更多的聯想:「李鵬追悼的格式相當的高。而且明確的說出他在六四中有特殊的貢獻。這樣令人不得不想到這與香港的局勢有關係,會不會是對香港的嚴重警告。人們很容易把它聯想起來。」

貴州大學前教師楊紹政則指,中共政府為李鵬下半旗誌哀,令人難以理解:「八九六四,即使按照中國政府和中國共產黨的說法,這是一次反革命暴亂,參加這次暴亂的學生和北京市民是暴亂分子。這些人很多被殺了,那麼他們是罪有應得。既然如此,殺了多少人,殺了哪些人,他們應該公布出來,可是李鵬政府在當時連殺了多少暴亂分子,他都沒有一個公開的,權威的公開數據。這說明李鵬政府當時在這個問題上,他們是瀆職的。」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