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劍最早來自唐李白詩《司馬將軍歌》中,「手中電擊倚天劍,直斬長鯨海水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倚天屠龍記》中有一項傳說為:「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這段話所說的「屠龍」就是指屠龍刀,「倚天」則指倚天劍。其實,這兩把兵器是有來頭的。
倚天劍
倚天劍最早來自唐李白詩《司馬將軍歌》中,「手中電擊倚天劍,直斬長鯨海水開」,後人在自《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中亦提及了倚天劍:「曹操有寶劍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釭』;倚天劍自佩之,青釭劍令夏侯恩佩之。那青釭劍砍鐵如泥,鋒利無比。」
倚天劍是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名劍,劍內藏有《九陰真經》等郭靖和黃蓉的畢生武學精要。一直為郭靖之女郭襄所有。郭襄一直帶於身邊。郭襄後來創下了峨嵋派,倚天劍於是作為該派的傳派至寶。刀劍互砍取書的秘密成為只有此派的掌門才知的絕密。之後峨嵋派高手孤鴻子挑戰楊逍,最終落敗身死,此劍就落入元室手中,被當地官府取了去,獻給朝廷,而後朝廷將倚天劍賞給了汝陽王察罕特穆爾(即趙敏的父親),後來倚天劍又為滅絕師太奪回,以致日後趙敏有「此劍是峨嵋派自我家偷來的」之語。
光明頂一役後,趙敏囚禁峨嵋派,此劍又落入趙敏手中。後來在冰火島上,周芷若使計奪取刀劍,取劍中秘笈,倚天劍斷為兩截。後張無忌吩咐明教火工鑄合寶劍,火工惡此劍斬殺明教弟兄眾多,不肯接續。
倚天劍向來有「倚天不出,誰與爭鋒」的美譽。
襄陽城破之日郭靖之子郭破虜手執屠龍刀,戰死於襄陽城。屠龍刀從此留落江湖,因為上述傳聞,引起無數人爭奪。先是被張三丰的三徒弟俞岱岩得到。他想把屠龍刀帶回武當,交給師父張三丰處置。在回武當的路上,被殷野王(張無忌舅父)用計劫走,交由殷素素(張無忌之母)於王盤山揚刀立威。殷素素是天鷹教教主之女,天鷹教得到屠龍刀以後,召開揚刀立威大會,張三丰的五徒弟張翠山(張無忌之父)也到了此大會。在揚刀立威大會,金毛獅王謝遜一聲獅子吼,把眾人都吼暈了,奪了屠龍刀,並把張翠山和殷素素強行帶走,想找清靜的地方研究。後遇海難,到了遠離中原的冰火島,苦心思索屠龍刀「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的秘密。
十年之後,張無忌和父母重回武當。又數年後,金毛獅王謝遜攜屠龍刀重返中原。其時武林中發生多件大事,先是有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之事,隨後趙敏抓住六大派,從峨嵋派手中奪得倚天劍,且張無忌與小昭、趙敏一起去接金毛獅王謝遜回中原。他們來到靈蛇島,見到謝遜,謝遜已被金花婆婆接到靈蛇島上。後與波斯人一干打鬧後,張從其手中搶到聖火令。而小昭和金花婆婆被迫回波斯,金花婆婆是波斯明教聖女,小昭作為其女須接任教主。
再後來被峨嵋傳人,秘密傳承者周芷若用從趙敏身上偷走的十香軟筋散迷倒所有人,並殺死殷離(最後證實並沒有死),將趙敏放到小船上讓其自生自滅。張無忌、謝遜醒後認為是趙敏所為,十分痛恨。實質謝遜早在舟上,已聽到周芷若偷藥之事,只是當時未知其事,待事情發生後,卻又命懸周若芷之手,為保義子而隱忍不發。到少林一戰期間,謝遜將一切事情刻於地牢石壁之上。
周芷若將刀劍互斫,取得兵書和武籍,速成了《九陰真經》中陰毒的九陰白骨爪等功夫。在少林寺英雄大會上力挫群雄,奪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名頭。由於在取出九陰真經和武穆遺書的時候,需倚天劍與屠龍刀互砍,就這樣,兩把神兵都斷了。從此屠龍刀、倚天劍斷為四截。
後來周芷若的計謀被揭破,便欲下少林。唯當時少林寺被蒙軍圍攻,張無忌率眾相救,意外地得回四截刀劍。
銳金旗掌旗吳勁草是鐵匠出身,學過鑄造刀劍之法,鑄劍之術天下無雙,鑄刀鑄劍,關鍵在於火候。烈火旗掌旗使辛然善於用火,兩人重新用聖火令當火鉗(因為溫度極高,而普通金屬會融化)鑄造屠龍刀,但倚天劍由滅絕師太所用,殺了不少明教教眾,兩人不願重鑄。
張無忌見義父謝遜歸於少林為僧,欲將屠龍刀贈予少林,但少林方丈空聞堅決不受,稱此刀乃張無忌取來,又是明教教眾重鑄,自當歸張無忌所有。倚天碎片則歸還峨嵋。
絕世雙寶之後續
新修版再無刀劍互砍。倚天劍和屠龍刀均為不世神鋒,但在劍刃近柄處有一處以軟鐵鑄就,可用另一柄兵器緩緩切入,取出內藏的鐵片。鐵片上刻有藏經之地的地圖。原來郭靖、黃蓉夫妻將《武穆遺書》以及武學秘笈均藏於桃花島一角,待日後傳人來取。
黃衫女子於周芷若身上奪取一個小包,交予張無忌。張無忌從中發現桃花島所在,取回刀劍碎片。
《碧血劍》中提及金蛇郎君夏雪宜曾想過到峨嵋奪取寶劍,此寶劍可能就是當年的倚天劍。
責任編輯:雲淡風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