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9日公布數據顯示物價全都上漲。(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8月10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9日公布數據顯示物價全都上漲,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8%,創近17個月新高,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則跌至近三年最低,顯示經濟風險進一步加大。
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 CPI漲幅連續5個月處於「2時代」。豬肉、鮮果等價格上漲仍是CPI漲幅擴大的重要因素。中國國家統計局城市司處長董雅秀對中國內地媒體表示,食品中,7月鮮果價格上漲,豬肉價格持續上升,雞蛋、雞肉、牛肉、羊肉和鮮菜價格也有一定的漲幅。非食品中,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和娛樂、居住價格有所上漲。
按照官員的話簡單來說,CPI統計範圍內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全都上漲。
食品價格中,豬肉、鮮果等價格是一直是民眾關心的話題,也是影響CPI食品價格漲幅變動的重要因素。
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鮮果價格上漲39.1%,影響CPI上漲約0.63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27.0%,影響CPI上漲約0.59個百分點。
另據中國商務部信息,7月豬肉價格平均批發價格環比上漲8.8%,同比上漲29.2%;6種主要水果平均批發價格同比上漲45.4%。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7月CPI漲幅有所擴大,較大程度上是受食品類價格漲幅的影響,目前非洲豬瘟給豬肉價格帶來的影響短期內難以消除,蔬菜、水果受季節、氣候以及運輸、儲藏成本增加影響,價格波動較大。
數據並顯示,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下降0.3%,且為2016年8月以來首次下跌,當時為下降0.8%。
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分析師應習文認為,工業領域進入通縮。7月PPI同比下降主要源於上游生產資料同比下降0.7%,生活資料則同比上漲0.8%,顯示下游需求尚可。在當前內外部環境壓力有所加大的情況下,預計未來PPI將持續保持通縮狀態。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分析師的分析表示,在當前中美貿易戰升級、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加上需求疲弱,PPI進入通縮,預計內地寬鬆貨幣基調短期不會改變。
而《路透社》報導認為,PPI同比跌至近三年最低,正式進入通縮區間。分析師們認為,由於豬肉供應緊張格局未改、中美貿易摩擦一定程度增加了農產品的供應成本,CPI或仍有一定上漲空間。
中國CPI指數構成及統計方法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隨著時間變動的相對數,綜合反映居民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調查涵蓋全國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食品菸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它用品和服務等8大類、262個基本分類的商品與服務價格。
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採用抽樣調查方法抽選確定調查網點,直接派人到調查網點採集原始價格。數據來源於中國31個省(區、市)500個市縣、8.8萬餘家價格調查點,包括商場(店)、超市、農貿市場、服務網點和網際網路電商等。
CPI又被戲稱為「China pig index」, CPI覆蓋約700個代表性的商品品種。食品類在2016年以前佔比大致在1/3左右,2016年調整之後佔比1/5左右。而單純豬肉這一項,在CPI權重佔比約3%。
在CPI這個大籃子裡面,豬肉是其中重要的一份子。如果人們每人每月消費1斤豬肉,但是由於豬肉價格的上漲或下跌,每個月不一樣,所以它應該佔的比重每天都是有變化的。總體看,豬肉價格在CPI的比重大約是3%左右,就是說人們一個月花100塊錢,其中有3塊錢是用來買豬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