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市場仍被北京當局用行政手段「冰封」。(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8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房地產市場仍被北京當局用行政手段「冰封」,房地產開發商融資渠道被限制,中小型房企開始產權轉讓,大型房企已經開始裁員,並紛紛表態不儲備土地。
8月23日,官媒《中國證券報》報導,各路上市房企密集召開年中業績說明會,富力、融創、萬科等大型房企紛紛表態不拿地(儲備土地)。業內人士透露,「房地產市場拿地看融資,融資難時土地流標多。」
據悉,7月份開始房地產企業收緊了拿地步伐,針對非熱點土地關注度減少。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房企拿地減少,清庫存的動作卻不會保守。為了完成企業的銷售目標,還是會有一些打折、促銷的情況出現,或許力度會比往年來的大。
8月22日,富力地產董事長李思廉在公司2019年中期業績會上透露,網路上流傳的一份富力集團在內部下發的《關於要求地區公司確保完成銷售任務的通知》中提到的「下半年原則上暫停拿地工作」,這份文件是他本人起草的。
無獨有偶,當天融創舉辦的2019年中期業績報告說明會上,融創管理層表態,上半年有點機會,但拿地並不多,到4月底就基本上停止了;下半年沒有什麼指標,除非特別好的地塊,會拿一點點。
8月21日,萬科也表態不會在三四五線城市拿地。萬科首席運營官、執行副總裁張旭在2019年中期業績推介會上表示,拿地的時候,是根據收了多少錢回來,才去拿地。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7月資金收緊,土地市場開始降溫。8月以來,房企拿地明顯減少。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融資收緊預期下,房企拿地意願退燒,從拿地企業構成看,民企少,國企佔比多。整體看,資金成本成為企業拿地的主要決定因素。
8月20日,中國央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外界解讀為變相降息。中國央行副行長劉國強當天還特別強調,不會讓房貸利率下降,金融行業應該注意,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能偏離,同時避免把房地產工具化。
此前中國銀保監會專門針對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開啟大檢查,中國發改委也全面限制企業在海外發債。有財經分析人士認為,金融的信號實在是太明確了,就是告訴大家不要對房地產抱有任何幻想。
大型房企除了減少土地儲備,也在壓縮運營成本,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裁員。
大型房企碧桂園8月22日披露了2019年度中期業績報告,總裁莫斌出席在香港舉行的發布會。
數據顯示,碧桂園截至6月底的員工數量為11.7萬人,較去年底減少了1.5萬人。對此,莫斌回應,碧桂園不是裁員,是優化組織架構,做績效考核……
而中小型房企則處境更艱,8月以來,中國房地產領域的企業產權轉讓較今年前7個月增加很多。參與主體也包括不少上市公司、央企下屬企業和國資方。從產權轉讓動機來看,一些產權轉讓項目是國資背景的股東意欲剝離非主業資產。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些產權轉讓項目因本身虧損而被股東實施轉讓。
從近兩個月以來的房企產權轉讓項目發現,低價轉讓、折價轉讓現象較多。業內人士分析稱,折價轉讓或低價轉讓,顯示相關資產並不搶手,出清有一定難度。
例如,正在轉讓中的河南中新置業有限公司(簡稱「河南中新置業」)51%股權也以1元的「白菜價」被掛牌。河南中新置業由自然人王小兵持股49%,其餘51%股權由中國電建旗下企業持有。
截至6月30日,河南中新置業營業收入為2.35億元,淨利潤虧損2211萬元;公司總資產為1.99億元,所有者權益為-4665萬元。
一位資深地產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房地產調控深入,市場增量變得越來越有限,勢必導致一些經營情況不佳的房企被低價出清,減輕出資方的債務壓力。未來,隨著房企融資繼續收緊,可能會有更多房企在產權市場上出清虧損資產、減輕企業經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