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9年8月26日訊】阿根廷哭了!
8月13日,首先是阿根廷比索匯率暴跌,最高跌幅達到36%。貨幣是一國經濟的基石,當基石顫抖的時候自然帶來股市和債市的巨變。
事件發生後,阿根廷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立即從8月9日61%的平均水平飆升至90%∼120%,利率飆升讓個人和企業欲哭無淚。而當天的股市指數最終暴跌了31%,如果考慮到比索相對美元當天最終貶值了15.27%,以美元表示的股市市值下跌幅度就達到了42%。也就是說,一個股民如果在當天持有的股票市值是1萬美元,經過數小時的交易時間之後,就縮水了42%。這已經不是欲哭無淚,估計跳樓的心思都有了。
不僅阿根廷股市、債市投資者也遭遇了灰暗的一天,美國的部分股市投資者也遭到衝擊。在美國上市的阿根廷股票基本上都在交易時段的數小時內遭到腰斬!比如,在美國上市的阿根廷Marco銀行股票跌幅超過50%。
很多人會將阿根廷經歷的這場地震歸結於選舉,事實上,阿根廷的歷史上就在不斷遭受這樣的洗禮,而選舉僅僅是觸發因素,下面是美元兌阿根廷比索匯率的歷史走勢圖。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阿根廷人一直生活在如火一樣的通脹之中,貨幣不斷貶值伴隨著不斷換幣。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至2001年,阿根廷使用貨幣局制度(即央行獲得一美元或與一美元等價的黃金之後才發行一比索),將比索與美元匯率綁定為1:1,但僅維持到2002年初,貨幣局制度就被動解體。從此,阿根廷比索兌美元就走上了不斷貶值之路,一直持續到今天。
在這期間,有時是緩慢貶值,有時就像8月13日一樣出現跳貶(或快速貶值)。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是2015年12月17日,比索兌美元當天暴跌了35%,然後又在2017年12月中下旬、2018年5月上旬經過了短期的快速貶值,每一次的貶值幅度都十分巨大。而每次跳貶或快速貶值,都會對資本市場形成一場大屠殺。所以,阿根廷股民也算是「久經沙場」!
阿根廷的災難,只是冰山一角
阿根廷的8.13災難,選舉僅僅是誘因,本質是社會和經濟潛在問題的爆發!這種情形絕不僅僅發生在阿根廷,也體現在許多國家。
2019年8月7日,伊朗政府發言人拉比耶表示,內閣批准一項法案,將國家貨幣重新命名為「托曼」,並把面額消去4個零。
2018年8月20日,委內瑞拉啟用新貨幣——「主權玻利瓦爾」。新貨幣「主權玻利瓦爾」與舊貨幣「強勢玻利瓦爾」的兌換比例是1:10萬,相當於一次性砍掉5個零。例如,換幣前在委內瑞拉,購買一斤西紅柿需要的紙幣數量,委內瑞拉人需要用背包裝錢,然後可以再用衣服口袋裝回西紅柿——近乎於天方夜譚的故事就在你我身邊上演……
2005年,土耳其里拉一次性砍掉六個零。
1998年1月1日,俄羅斯盧布一次性砍掉三個零。
上世紀的前蘇聯、一些亞洲國家,以及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以巴西、阿根廷為代表的拉美國家,給貨幣砍零時有發生。之所以需要砍零,就是因為貨幣太多,所以砍零之前也就必然有不斷加零的過程,而不斷加零的過程就會不斷伴隨與阿根廷8.13類似的「慘案」。而每次「慘案」,都是對金融市場和本幣持有人的一次大洗劫。
債務危機下不可避免的洗劫
為什麼這些國家不斷出現這種洗劫?
我們都知道,貨幣爆貶的主要原因是財政收支無法平衡和國際收支無法平衡,當財政收支無法平衡和國際收支無法平衡之後,政府會怎麼辦?當然是借債。
第一種借債方式是借外債,目的是為了維持自己的國際支付能力,由此也就看到阿根廷的外債在近年來飛速增長。
據阿根廷國家統計局今年6月26日發布的報告,國家外債總額在2019年第一季度末達到了2758.28億美元,同比增加9.1%;同時,從2017年第一季度開始的兩年內,外債增加了近770億美元,增幅達到38.5%,這遠遠超過了阿根廷的經濟增長的速度。報告稱:「截止2019年3月底,其中,62%債務屬於政府,26%屬於非金融性公司、家庭和非盈利機構,9%屬於央行,2%屬於吸儲公司,2%屬於金融公司。」政府的加速借債為主要部分,緣於政府需要維持進出口能力,就需要不斷借新還舊,讓外債像滾雪球似的快速增長。
更危險的是,阿根廷的外債中有30%是短期債務,短期償債壓力很大。
相反,到2018年3月,阿根廷的外匯儲備只有617.3億美元。去年3月之後,隨著阿根廷比索爆發一輪又一輪的危機,央行只能不斷拋售外儲保匯率,這就讓阿根廷的外儲更加薄弱,不僅不能覆蓋外債,甚至都無法覆蓋短期債務。
第二種方式是借內債。
我們經常聽到:央行要加印鈔票推動經濟增長。這本身就是悖論。經濟增長本身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而文化進步、體制進步和科技進步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根本動力。如果加印鈔票就可以推動經濟增長,現在所有的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都可以通過加印鈔票迅速邁入發達國家的行列,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要加印鈔票,本質是通過炒資產價格或通過投資活動,最終補足財政需要之不足!即加印鈔票本質是財政收支不平衡的結果。所以,我們就看到現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熱衷於通過投資來拉動經濟,加大投資就可以加印鈔票,平衡財政。但政府主導的投資活動往往是低效率的,尤其是基礎設施飽和之後效率更低,此時債務就開始加速膨脹。
央行每印一張鈔票,本質上對應的都是一份債務,當投資活動效率低下的時候,就成為無法償還的債務,最終債務就積累了起來。由此也就看到,次貸危機之後,尤其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增長十分迅速。
阿根廷是通過不斷加印鈔票借內債的老手,2017年的M2是2010年的6.77倍,可見其印鈔機的運轉速度是驚人的。不斷加印鈔票最終都會形成內部債務累積,當債務無法償還的時候,債務危機就到來了。
在債務壓力下,阿根廷貨幣近年來一直處於貶值趨勢中,這導致通脹不斷惡化,現在阿根廷的通脹率為55%。而通脹與貨幣爆貶本身就是相互推動的,高通脹又進一步加大了貨幣爆貶的壓力,8.13慘案不過是貶值壓力的一次集中釋放而已。
無論借外債還是借內債,本質都是借債,都需要用國民生產總值(GDP)來償還。當債務膨脹到壓制經濟活動,就無法償還債務並爆發債務危機。
有人將「複製」阿根廷的災難
債務危機的本質是自身發行的貨幣沒有了對應的財富之後的一種表現,帶來的結果自然是本幣爆貶,所以包括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蘇聯、土耳其、辛巴威等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曾經經歷過給貨幣不斷加零,然後又不斷砍零的過程,這本質是對本幣持有人的洗劫。
緣於本幣持有人手中的紙幣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換來的,加零砍零的過程就是洗劫勞動者勞動成果的過程!
經濟全球化本質是歐美國家輸出資本、產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新興國家的經濟快速增長,平衡了新興市場國家的財政收支和國際收支平衡,這一時期絕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通過印鈔推動經濟增長,隱患就不容易顯示出來。
當逆全球化開啟之後,歐美國家資本就會回家,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就會下滑,債務壓力加大又進一步抑制了經濟活動,經濟增長低迷與債務加速膨脹之間就會爆發劇烈的衝突,最終導致債務危機或貨幣危機。
所以我們看到從2012年之後,巴西、阿根廷、俄羅斯、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速不斷下滑,此時,各國的債務(外債、內債)不斷膨脹,最終導致了一輪又一輪的「阿根廷比索現象」,2014-2015年的盧布危機、2015年的巴西雷亞爾危機、2018年的土耳其里拉危機等也就爆發了。
這種經濟增速下滑、債務(外債和內債)加速膨脹的現象,在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意味著未來的阿根廷8.13慘案會在這些國家得到複製,股市與債市投資者都會經歷這樣的「洗禮」。
對於土耳其、阿根廷、俄羅斯、巴西等類似的國家來說,「生命誠可貴,炒股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