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是有300多年文明的帝都王城,也是十三個朝代的王都。(siewwy84/Adobe Stock)
洛陽,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是有300多年文明的帝都王城,也是十三個朝代的王都。「華夏」、「中華」、「中土」、「中原」、「中州」等稱謂均源自於古老的洛陽城和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明。
洛陽是華夏文明起源的所在之一,文化底蘊十分豐富,因洛陽城而被世人所熟知的牡丹,藝術水平名揚天下的龍門石窟,歷史悠久的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以及發揚忠義精神的關林……細細品讀這座千年古都,你也能感受到一種時光沉澱下來的靜謐與安詳。
居天下之中 地理位置優越
洛陽早期因居於洛水的北邊,又稱為「洛」,是我國歷史上時間最長,朝代最多,定都最早,且時間跨幅最大的都城。
洛陽城位於河南省的西邊,地處中原地區,居天下之中心,西靠秦嶺,東向嵩山,北鄰太行山,又有黃河可作為屏障,南望伏牛山,可說是山脈大川縱橫相錯,有著「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的美譽,如此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洛陽成為了軍事要地,也是歷朝歷代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必爭之地,是歷史上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隋煬帝時期,朝廷開通大運河,其中永濟和通濟這兩段溝渠就是分別以洛陽為核心,然後向東北、東南方向修建延展的,洛陽也因此一舉成為隋唐運河的中心和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糧食集散地。隋朝時,曾在洛陽修建了兩座大型糧食儲備基地,其中儲存的糧食一直到唐朝貞觀年間都沒有消耗完,可見糧倉面積之大,儲存的糧食數量之多。
最強大的兩國首都--東洛陽、西羅馬
歷史上有「東洛陽、西羅馬」的說法。(網絡圖片)
洛陽城自古以來就是個繁華昌盛的城市,西漢時期,雖然不是都城,但經濟繁榮,是全國商品的流轉站,各地商品在這裡交易後經西安再向西域進發。到了東漢時期,洛陽更躍升為首都,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和羅馬並稱為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兩個首都。
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打通了荒廢已久的絲綢之路,首次將絲綢之路延伸到歐洲的羅馬,而羅馬亦派使臣順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並在洛陽覲見了大漢皇帝,洛陽因此成為了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這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和羅馬交往,所以歷史上有「東洛陽、西羅馬」的說法。
到了隋唐時期,是絲綢之路最興盛的時候,當時洛陽已是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經貿中心,不僅在國內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當時的國際商業貿易中心。
洛陽牡丹甲天下
牡丹又名「洛陽花」,由此可知牡丹與洛陽的關係匪淺。(開封王/Wikipedia/CC BY-SA 3.0)
牡丹是中國的傳統名花,花蕾碩大,色澤艷麗,國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代表著中華民族泱泱大國的風範。
牡丹又名「洛陽花」,由此可知牡丹與洛陽的關係匪淺。洛陽人愛牡丹,再加上洛陽的氣候非常適合種牡丹花,因而使得牡丹與洛陽結下了不解之緣,洛陽也因此有「洛陽牡丹甲天下」、「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譽。
牡丹之所以成為洛陽的名花,除了氣候適宜之外,還流傳著這麼一個典故。
據傳,洛陽的北邙山從前是座牡丹山,每年春天,豔麗的牡丹花便會開滿整座山野。由於牡丹太多,所以當地的人便毫不珍惜的砍下牡丹來當柴火。
當時有位年輕的農民春哥,看見牡丹被燒,覺得很可惜,就帶回去栽培。有一年的仲秋月夜,一位美麗的姑娘出現在春哥家裡,為了感謝他對牡丹的栽培,便贈送繡有牡丹的被子和手帕給他。
春哥問:「姑娘從哪裡來?為甚麼送我這麼精美的禮物?」話一說完,姑娘便驟然消失,春哥一看,手帕上繡有一首詩:「芳名稱為洛陽花,氓山嶺上是我家。感君一片惜花意,明年穀雨見奇葩。」
翌年,春哥家裡種的牡丹紛紛開出紅、黃、白、紫、綠、墨等各種顏色的花朵,於是很快地,牡丹花開滿了整座洛陽城,並且一代傳一代,洛陽牡丹因此名滿天下。
石刻藝術的代表——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位於河南省洛陽南郊12公里處的伊河兩岸,並與山西雲岡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以及甘肅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的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餘品,多在伊水西岸。數量之多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龍門石窟最早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即公元493年的前後開始興建,後又經歷長達400餘年的多個朝代大規模的營造,是歷代皇室貴族祈願造像最為集中的地方。
我國最早的佛寺--白馬寺
白馬寺(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河南白馬寺坐落在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以東的一片古樹之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即公元年68年,距今已逾兩千餘年,因此有「中國第一古剎」的稱號。
白馬寺是一座坐北朝南的長方形院落,主要建築包括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齊雲塔等,是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所修建的第一座寺院,寺內至今仍留存有大量的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均十分珍貴。
自洛陽白馬寺開始,中國的僧院便泛稱為寺,白馬寺也因此成為中國佛教的起源地。曾經有多位高僧,甚至是外國名僧均來此覽經求法,因此白馬寺被尊稱為「祖庭」以及「釋源」。歷史上白馬寺曾幾度興廢、重修,其中以武則天時期所興建的規模最為龐大。
發揚忠義精神的所在地--關林
洛陽關林關羽像。(Gisling/wiki/CC BY 3.0)
自古以來,關羽「忠義勇武」的形象即備受華人推崇與信仰。當年關羽敗走麥城,呂蒙將其首級砍下並帶回給孫權,孫權因擔心劉備會出兵替關羽報仇,便將關羽首級獻給曹操,企圖嫁禍給他,曹操向來敬重關羽的為人,便以沉香木為身軀,與他的首級一起用王侯之禮厚葬於洛陽,而位於洛陽市南郊的「關林」便是埋葬關羽頭顱的地方,園內古柏翠松,隆塚豐碑,殿宇堂皇,是與至聖先師孔子齊名的武聖人塚。
關林的建築規格是按照宮殿形式修建的,布局嚴謹壯觀。廟前有戲台,中軸線建築依次有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關墓。
在中國古代封建禮制中,皇帝墓葬稱「陵」,王侯墓稱「塚」,只有聖人墓才能稱「林」,而媲美洛陽「關林」的武聖關羽,也只有山東曲阜「孔林」的文聖孔子,可見得關羽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有多麼崇高了。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