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曹操等上百個經典人物大多出自《三國演義》,但他們的原型卻來自《三國志》。(看中國合成圖)
中國人熟知的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曹操等三國歷史的上百個經典人物故事,大多出自《三國演義》,但它的原型,卻來自《三國志》,那麼這兩本書,區別何在?
簡單的說,《三國演義》是小說,就像今天的大型史劇,屬於文學作品,來自歷史但並非等同歷史;《三國志》是史書,真實的歷史記載。那有人要問了,既然《三國演義》不能完全等同真實的歷史,這些故事的意義何在。其實很簡單,歷史小說,主要目的是向廣大百姓生動傳神地傳達和揭示那段歷史在古代中國被上演、被安排的真正目的。代表著作者的歷史觀,就是如何看這部歷史,如何認識這部歷史,並將這個認識,以小說的方式展現出來。
古人寫小說,跟今天不同,因為受的教育不同,過去的讀書人叫做儒生,就是孔子講的仁義禮智信的教育。救助國家和百姓,或者教導人如何做好人,就是讀書人的大志。因此,有大志的小說家大多用盡畢生的精力完成自己的作品,目的就是要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要給社會和百姓做出貢獻。因此,他們絕對不會寫出來僅僅為了給大家看熱鬧,他們寫歷史小說,為的是揭示一段歷史的真實意義。什麼意義呢?就是作者自己看到的文化的內涵,給人留下人生模範和教訓,教會人如何正確地做人。
比如這部《三國演義》,整部書就在揭示:三國歷史的出現,為的就是給人類留下一段關於「義」的做人的文化,就是在教會人如何在各種情形下遵守做人的道義。為了生動傳神地揭示這一點,將歷史人物進行藝術加工,讓這些故事精彩紛呈,歷史人物深深地刻入百姓的心中,千古流傳,人們因此懂得了「義」的真實含義。
人們熟知的關羽,因此上演「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對劉備主公不離不棄,對對手曹操也要有恩必報等故事,因此有了「義薄雲天」的定位。劉備與諸葛亮則留下「三顧茅廬」「鞠躬盡瘁」的君臣之義。
因此這部小說被命名為《三國演義》,演的,就是一個「義」字,在作者看來,歷史就是冥冥中安排好的劇本,為人類留下義的文化而來。
因此這部小說,從劉關張的「桃園結義」故事開卷,就像現代的連續劇一樣,主人公會首先出場,而一出場,就會緊扣作者展現「義」的主題。順著這個「義」的主線,站在作者羅貫中的角度,能夠還原《三國演義》各段經典故事的真相。
責任編輯:飛鴻雪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