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唯一一所規模最大、學制最正規的軍事學府——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近代中國規模最大、學制最正規的軍事學校,當屬「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近代叱吒風雲的軍事統帥、戰略家、軍事學家和戰將,從國民黨的蔣介石、白崇禧、陳誠、顧祝同、薛岳、周至柔等將帥,從軍事學家和教育家蔣百裡、楊傑,到北洋軍隊的大將孫傳芳、吳佩孚等人,均出自這所學校。保定軍校開創了近代中國軍事教育和軍事科學的先河,保定師生在北伐統一中國、抗日衛國和剿共作戰中主導大局,引領群英,為國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貢獻,其影響力之深遠廣大,堪稱「近代中國的西點軍校」。
尚武愛國 學制最正規的將帥搖籃
1912年,中華民國創立的第二年,為了適應近代戰爭的要求,圖存救亡,總統袁世凱、北洋陸軍總長段祺瑞在河北省保定市創辦了「陸軍軍官學校」(簡稱「保定軍校」)。這是近代中國規模最大、學制最正規的軍事學府,其前身為北洋陸軍速成學堂和陸軍軍官學堂。當年的《北洋官報》,稱讚保定軍校為「當今中國陸軍的第一學府」。
保定軍校學制兩年,主要培養少尉排級初級軍官,設有步兵、騎兵、炮兵、工程兵、輜重兵五個兵種科系,主要從全國各地的陸軍中學畢業生中招考學生。學生入校前須進行半年的入伍訓練。
保定軍校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參照「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與德國的同等級軍事學校。每節課為一個半小時,課程以軍事戰術、兵器、測繪、築壘及典範令為主,同時增加理化、數學、歷史、地理以及外語等輔助課程。
現在的保定軍校尚武堂。
在保定軍校校園內,高大的尚武堂坐北朝南,四周環以石欄,雕樑畫棟,氣勢宏偉。廳門兩側有副楹聯,上書:「尚父陰符,簡練揣摩成一派;武侯韜略,鞠躬盡瘁法千秋。」這副對聯把尚父姜子牙和武侯諸葛亮這兩位中國古代的傑出軍事家,作為後世軍人學習的典範,對蔣介石、白崇禧、陳誠等立志報國者激勵良多。
保定軍校的校訓。
保定軍校尚武愛國,其校訓是「守信、守時、苦讀、勤練、愛校、愛國」。著名軍事學家蔣百里在1912年出任第二任校長時,全校學生每天上課前要背一遍這個訓詞。
群星璀璨 影響深遠
從1912年創建後,保定軍校共辦九期,培養軍官近萬人,其中1800餘人獲得少將以上軍銜。
保定軍校對近代中國影響深遠,師生遍佈中國軍政界,許多人是叱吒風雲、舉足輕重的人物。例如,國民黨最高軍事統帥蔣介石(蔣中正)便出身於保定軍校。
1907年,立志報國的蔣介石從浙江省1000餘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功考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炮兵科。因深受首任校長趙理泰和教官的賞識,蔣介石被選為第一批派往日本深造的四名留日學生之一,隨後進入東京振武學校學習軍事。故近代中國軍事家、戰略家,指揮過數百萬大軍保衛中華的蔣介石,既出身保定軍校,又有留學日本學習軍事的經歷。
另一位指揮過百萬大軍的軍事家、戰略家白崇禧則無留洋經歷,1914年考入保定軍校第三期步兵科,畢業後回廣西陸軍模範營從少尉副連長開始軍事生涯;而軍事學家和軍事教育家蔣百里、楊傑兩人,則既有保定軍校背景,又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一名的高材生。
在南京國民政府方面,從陸海空三軍最高統帥蔣中正,到指揮幾十萬大軍的白崇禧、陳誠、顧祝同、薛岳、李濟深、李品仙、周至柔、楊傑、傅作義等高級將領,都曾經是保定軍校學生。蔣介石麾下的「八大金剛」,除了留學日本的何應欽和出身浙江陸軍講武堂的蔣鼎文之外,顧祝同、錢大鈞、陳誠、劉峙、張治中、陳繼承六位上將金剛均是保定軍校學生。
1923年,保定軍校因經費匱乏而停辦。大元帥孫中山深謀遠慮,為了東征討伐叛逆陳炯明和北伐統一中國的偉業,決定建立屬於國民黨自己的軍事學校並培養軍政人才。1924年,孫中山委託粵軍參謀長蔣中正在廣州黃埔創辦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並特任蔣中正為黃埔軍校校長,大元帥府參議何應欽為總教官,粵軍第一師師長李濟深為教練部主任。
鮮為人知的是,在黃埔軍校的教官中,除了何應欽等少數留日學生外,80%以上的教官都出身於保定軍校。如蔣介石任黃埔軍校校長,畢業於保定軍校又在保定陸軍大學擔任过教官的李濟深任副校長,白崇禧任校務委員,鄧演達後任教育長,顧祝同、陳誠、劉峙、張治中、嚴重等教官,也皆為保定軍校畢業生。也就是說,先有保定軍校,後有黃埔軍校的創建;是保定軍校師生教導培養出了胡宗南、關麟征、俞濟時、杜聿明、宋希濂、王敬久、桂永清、李良榮、李延年、王耀武、方天、胡璉、黃維、黃傑、張靈甫、邱清泉、廖耀湘、劉玉章、李本一、李彌、方先覺、劉鎮湘、戴笠、鄭介民、賀衷寒、鄧文儀等各期黃埔軍校學生。在日後的歷次戰爭中,出身保定軍校的將帥領導、指揮和指導黃埔軍校畢業的將領。
北伐戰爭 保定生策劃主導大局
1926年7月,蔣介石出任北伐國軍總司令,在廣州誓師北伐出征。(以上皆為網絡圖片)
1926年7月,蔣介石統帥指揮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至第七軍,從廣州出征北伐,僅用短短兩年時間,便摧枯拉朽,徹底擊敗拥有百萬精兵強將的張作霖、孫傳芳、吳佩孚、張宗昌北洋軍,完成了以「三民主義」統一南北中國的偉業。
在國民黨兵征天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一統河山的北伐戰爭中,完全是由保定軍校生挑大樑,制定戰略,策劃主導大局。蔣介石任北伐國軍總司令;李濟深任參謀總長留守廣東;白崇禧任代參謀總長,後任東路軍前敵總指揮和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統率指揮黃埔國軍和桂系國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直打到平津山海關,完成北伐軍事作戰。
由於保定軍校生受過系統嚴格而正規的軍事教育和訓練,有較高的軍事素質,因而在歷次戰爭中都受到重視和重用。1928年,蔣介石復任北伐革命軍全軍總司令,以李濟深為總參謀長(繼續留守廣東),何應欽為總參謀次長,從徐州誓師第二期北伐,目標直指華北平津和北京張作霖軍政府。在蔣介石重組的北伐四大集團軍中,總兵力從廣州出征時的不足十萬,發展壯大到超過百萬,許多軍團總指揮、方面軍總指揮、軍長等重要職務,除留日生擔任之外,多由保定軍校生擔任。如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何應欽,北伐開始時任黃埔第一軍軍長,1927年任東路軍總指揮,1928年任總參謀次長,留守南京。
在蔣介石任總司令的第一集團軍中,出身保定軍校的軍事家、率軍攻克南京的原第六軍總參議楊傑任集團軍總參謀長,劉峙、陳調元出任軍團長,顧祝同、錢大鈞、陳誠任軍長,薛岳任副師長。在馮玉祥任總司令的第二集團軍中,保定軍校生曹浩森任集團軍總參謀長,鄭大章任騎兵軍軍長。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生閻錫山任總司令的第三集團軍中,保定軍校生商震任方面軍總指揮,楊愛源、張蔭梧任軍長,傅作義任師長。在廣西陸軍速成學堂畢業生李宗仁任總司令的第四集團軍中,保定軍校生雲集:白崇禧任集團軍前敵總指揮,李濟深、李品仙任方面軍總指揮,夏威、廖磊、葉琪、胡宗鐸、陶鈞、陳銘樞、何健、魏益三任軍長,余漢謀、李漢魂任師長。
相對於保定生在北伐戰爭中挑大樑,擔重任,從黃埔軍校3~6個月的短訓速成班結業的黃埔生,初出茅廬,大多數人擔任連排級職務,無人擔任軍、師級職務。黃埔生升的最快的是一期生胡宗南,1926年任團長。在北伐即將完成的1928年,胡宗南方升任副師長,關麟征、桂永清、孫元良、陳明仁任團長,杜聿明任營長,胡璉任連長。
1927年4月12日,國軍總司令蔣介石聯手白崇禧,在上海清除圖謀顛覆叛亂的共產黨。在4・12清黨之前,原廣州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在蘇俄和中共的扶持下,在武漢出任國民政府主席,拉攏了一批反蔣親共的國軍將士,其主要軍事指揮官都是保定軍校生。例如,保定一期生唐生智任武漢北伐軍總司令,李品仙任第八軍軍長,何健任35軍軍長,六期生黃琪翔任第四軍軍長,蔣光鼐、陳銘樞任師長,李漢魂、鄧龍光任團長。
由於汪精衛、唐生智、張發奎等國民黨親共派的縱容,使得中共得以滲透影響武漢國軍,尤其是張發奎統率的第二方面軍。1927年8月1日,潛伏於張發奎、黃琪翔軍中的葉挺、賀龍、聶榮臻、陳毅、張雲逸、林彪、粟裕等人,策動武漢國軍到南昌暴動,建立了中共的第一支正規部隊,此即日後東北林彪四野共軍的第127師。
雖然在國民黨方面,保定師生的影響力巨大。而在中共方面,保定生的影響力十分有限,因為僅葉挺等極少數人曾是保定軍校生,而葉挺早在1946年便飛機失事身亡。統率指揮十萬兵力以上的林彪、陳毅、徐向前、粟裕、陳賡等中共將帥,皆出身於原國民黨的黃埔軍校。
在北洋軍政府方面,統帥數十萬精銳的「北洋第一悍將」孫傳芳和吳佩孚,方面軍司令陳調元、鄭俊彥等大將也是保定軍校畢業生。陳調元、鄭俊彥比孫傳芳、蔣百里及早覺悟到革命潮流無可阻擋,故轉而投誠蔣介石北伐革命陣營,獲委任為軍長,後升任軍團長。而保定軍校第二任校長、著名軍事學家蔣百里,雖然平生不曾親自指揮過一次戰鬥,先後出任吳佩孚的總參謀長和孫傳芳的軍師高參。蔣百里多方積極出謀劃策,但未能挽回孫傳芳和吳佩孚軍隊的慘敗結局。
(未完待續)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