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中,充滿了許多古人的智慧,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處處都在教導我們該如何正確的為人處世。以下就節錄幾則至理名言,與讀者一同分享。
1、上有無時之求,中有剝削曲巧之政,下有豺狼寇盜之害,民何所措其手足
(宋)高弁《望歲》
無時,不分時間。曲巧,指不正大、不坦蕩。這幾句是說:上自朝廷,下至鄉里,不論是統洽者及其爪牙,還是地痞強盜,都在貽害人民,使人民無法安生,不知如何是好?
2、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孟子•滕文公上》
在上位的有什麼愛好,下面的人,一定愛好得更加厲害。《淮南子•主術訓》
3、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易•系辭下》
諂,諂媚。瀆,輕慢。這兩句是說:與上級交往,不奉承,有自尊;與下級交往,不輕慢,有禮貌。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4、上智不處危,以僥倖;中智能因危,以為功;下愚安於危,以自亡
《後漢書•吳漢傳》
最聰明的人,不冒險去追求僥倖的成功;比較聰明的人,當處在危難境界時,能努力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只有愚蠢的人,才會處在危險的境地,自取滅亡。
5、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老子•八章》
最高的善就像水。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卻停留在眾人所不重視的所在——最低處,所以最近乎道。
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老子•三十八章》
最高、最完善的德,不在於表現為形式上的德,因此就是有德;最低、最膚淺的德,卻拘泥於形式上的德,因此反而沒有德。
7、口是心非,背向異辭
《抱樸子•內篇•微旨》
嘴裡說是,心裏說非,背著人說的話與當著人說的話不同。描述兩面派行為,極為簡當。
8、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講道德、說仁義,自若也
(明)李贄《焚書•又與焦弱侯》
這幾句話,揭露道學家言清行濁、表裡不一,一副虛偽的道德高調,滿腹醜惡的名利心腸,可謂淋漓盡至。
9、口惠而實不至,怨菑其身
《札記•表記》
惠,恩惠。菑,同「災」。兩句大意是:口頭上以恩惠許人,而實際上不能兌現;那麼怨恨、災禍,就會落到他自已的身上。這是孔子告誡統治者:對人民的諾言,必須實踐。統治者講假話騙人,遲早會遭惡報。
10、「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世說新語•言語》
著名書法家王獻之沿會稽山北而行,只見山川景色互相映輝生發,一幅接一幅的山水畫面,使他感到應接不暇,美不勝收,別人問他途中觀感,他便說了上述這兩句千古傳誦的名句。充分反映了陶醉於祖國山川的濃厚情趣。
1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唐)劉禹錫《陋室銘》
這幾句話,說明瞭「仙」與「龍」是山水之魂,是內在的最有價值的東西。事物不應該只看表面現象,而是要重視那些實質性的、有值價的東西。
12、山嶽崩頹,既履危亡之運;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北周)庾信《哀江南斌》
山嶽崩頹,比喻國家顛覆。履,遭受。迭代,更替。意思例如是:中共國的顛覆,如山嶽崩頹一樣,已經遭受到危亡的厄運,春去秋來互相更替,人們必然會因時間的流逝,而加深離開故居的悲傷。中共邪徒,巳經看到了他們的末日淒惶。天滅中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