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人定勝天」,這是一句熟悉得不需要過腦子就能脫口而出的成語。今天又看到它,稍稍過了一下腦子,吃驚地發現:「人定勝天」是一個荒謬至極的說法。
首先,成語提到了勝,即相對於敗,必然源於戰爭與對抗。「人定勝天」明確指出,這場戰爭的敵對雙方是「人」與「天」。可是,天什麼時候與人對立過?對抗過?與人類戰爭過?戰爭從來都是人類社會中,為了爭奪或保護各自利益,人與人之間的激烈對抗。
其次,天,這裡其實是指大自然,和大自然所遵行的自然規律,及其展示的自然現象。人類的衣食住行,我們用的東西,吃的糧食,喝的水,呼吸的空氣,都是自然提供給人的,任人收穫,任人索取。然而,所有的戰爭,從來都是人與人之間在彼此爭奪這些大自然的饋贈時,引發的人禍。
提出「人定勝天」說法的人,列舉了人類戰勝自然後的種種「勝利」的表現,比如改善了自然生活環境、抵禦了各種不良氣候和天災,建成了各項工程設施,提高了生產能力,人們生活的更富足了,等等。然而,這些「勝利」的表現,恰恰是人類通過學習、掌握和實踐了大自然的規律,遵守了大自然的法則、物理規律,才收穫的成果。人類的一次次成功與進步,與其說是一場「人定勝天」戰爭的碩果,不如說是「服從天命」的一番勞動所贏得的賞賜。
其三,退一步說,雖然天不與人鬥,但是人非要與天鬥,非要挑起一場與天對抗的戰爭。那麼,戰爭必然有攻有守。作為戰爭的發起者,人類必然首先對天發難,對大自然發動有殺傷力的進攻。進攻手段無非就是充分破壞自然環境,讓自然山川傷痕纍纍,山河破碎,滿目蒼夷。可是這些景象,為何自古以來,一直是描述人類戰爭中失利一方的國破家亡的敗相?
其四,再退一步說,戰爭必然有勝有負,那麼,我們憑什麼如此篤定地下結論:人定勝天?現在很多學者講到歷史故事中的著名戰役時,幾乎都會高瞻遠矚地說道:打仗最終拼的是資源財力,是兵馬,是糧草,是後勤,還要仰仗天時、地利、人和。然而,這些戰爭資源,包括兵器、車馬、衣甲、糧草等等,無一例外,全來源於大自然;風霜雪雨、四季冷暖等天時因素,以及山形高低、地勢險平、江河緩急等地利因素,也都要仰仗於大自然。只有「人和」主要取決於人類自己。但是,一個好鬥的人群,一個鬥起來其樂無窮的人群,卻是人類所有不同種群中,人與人之間和平指數最低的種類。
無數實踐證明,歷史上所有人類主動進攻,而大自然被動防守的「戰爭」,都是以大自然在自衛反擊戰中的勝利,而終於消停下來的。當歷史學者和科學家一次次地慨嘆:人類不吸取教訓,違反客觀規律,遭到了大自然的懲罰……其實,他們是在一次次地承認一條慘痛教訓:「人不犯天,天必賜人。人若戰天,天必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