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4日,在白宮前舉行的反戰抗議活動上,一名女子舉著」不要與伊朗開戰「的牌子。(圖片來源:ANDREW CABALLERO-REYNOLD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1月6日訊】伊朗「聖城軍」指揮官蘇萊曼尼被美軍炸死後,美國和伊朗的矛盾高度激化。很多觀察人士擔心,川普(特朗普)政府此次的「斬殺行動」可能讓美國進一步陷入中東困境,無暇真正實施其「印太」戰略,從而緩解中國的壓力。同時,美伊衝突還會將伊朗進一步推向中國。與此同時,在中國,已經有人說,如果美國和伊朗打起來,中國將再次贏得5到10年的發展機遇。
美國或再次陷入中東泥潭
蘇萊曼尼死後不久,伊朗政府誓言報復。分析人士認為,伊拉克將成為美國和伊朗較量的戰場。
星期六(1月4日)伊拉克幾處地點遭到襲擊似乎提供了驗證,雖然伊朗並沒有宣稱對此負責,也沒有任何組織立即聲稱對這些襲擊事件負責。但路透社的報導說,得到伊朗支持的伊拉克什葉派真主黨旅(Kataib Hezbollah)4日向伊拉克政府軍發出了警告,要他們遠離美國駐伊拉克的軍事基地。
另外,為了應對伊朗可能的報復性襲擊,美國領導的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多國聯盟表示,美軍已經暫停了多年來在兩國打擊伊斯蘭國和培訓兩國地方力量的行動。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東項目主任喬恩·阿爾特曼(Jon Alterman)1月3日在給媒體的評論中寫道,蘇萊曼尼被殺,美國有可能被進一步拖入中東的戰事中。
他說,伊朗一定會做出回應,讓自己站在未來幾年美國外交政策考量的最前沿。而美國也將被拖入十多年來五角大樓一直試圖逃脫的陰影戰中。他說,採取這一行動的結果是,美國將在軍事上進一步困於中東,儘管川普總統宣誓要離開該地區。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1月3日在題為「美伊(朗)衝突和對外交政策的影響」的報告中說, 在蘇拉曼尼死後,美國和伊朗的緊張關係很有可能升級為重大的衝突。
1月4日,美國繼續向中東地區增派部隊,為當地的緊張局勢做好準備。預計,再過幾天,這隻快速反應部隊的3500人將部署完畢。美國國防部發言人之前表示,這一部署是「針對美國人員和設施受到的威脅程度增加」而採取的「一項適當和預防性的行動」。
將無力顧及與中國的競爭?
美國與伊朗的緊張關係升級,令觀察人士覺得這可能會影響川普政府執政以來一直推進的「印太」戰略的實施。
總部設在日本的《外交官》網站1月4日一篇題為「美伊(朗)衝突對川普總統的亞洲政策意味著什麼?「的文章說,蘇萊曼尼的死亡令外界關注川普政府是否會將注意力從亞洲、從美中競爭中移開,轉向中東。
作者在文中寫道:「可以肯定的是,朝鮮和中國政策等重大問題將繼續引起華盛頓的注意。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期待中東是否可能再次使美國的注意力轉移,從亞太重心、特別是與中國的競爭的努力中轉移的問題會得到更多的關注。不是從言辭上,而是從高水平的時間和關注度方面去衡量。」
文章說,如何平衡美國在中東和亞太利益的需求是自小布希總統以來的美國歷屆總統都要面對的兩難困境。文章說,作為一個超級大國,美國在包括中東在內地區擁有全球利益,但是,亞洲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以及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不斷擴大。因為伊拉克戰爭,小布希政府被批評對中東「過度投入」,而歐巴馬政府甚至在敘利亞危機的時候因為糾結於「亞洲再平衡」戰略,則被批評對中東「投入不夠」。
中國不少評論人士認為,因為美國捲入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中國贏得了十年的黃金髮展時期。他們至今都把9·11事件視為美國政府對華態度的轉折點。2000年總統競選期間,小布希稱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上任後承諾竭盡所能保衛臺灣。9·11事件後,美國對中國的態度發生轉變,中國表示支持小布希政府的反恐戰爭,而小布希政府也意識到,中國在關乎美國國家安全的問題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朋友,不再把中國當成對手。
印度英文報,《印度斯坦時報》1月3日的一篇署名文章說,伊朗問題可能會導致川普政府的「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戰略」無法真正實施,從而為中國留下空間,緩解了中國的壓力。
2017年年底,川普借其就任美國總統後的首次亞太之行,宣示了美國的「印太戰略」。《印度斯坦時報》的文章說,川普政府還需要進一步給「印太」戰略增加實質性內容。但是蘇萊曼尼的死亡,給川普的印太戰略帶來風險。 「與伊朗的緊張關係讓美國政策制定者分心,可能會導致印太戰略流於言辭,而非實質。」
美國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的政策主任本杰明·弗裡德曼(Benjamin Friedma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如果美國進一步陷入中東,對中國確實有利。
他說:「從中國的角度來說,在某種意義上,中國是希望避免於美國在亞洲陷入軍事競爭的。如果美國讓自己進一步陷入中東的泥潭,沒有能力真正轉向川普政府希望的大國競爭,與中國的競爭。我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讓中國看到了溫和的希望。」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力量項目負責人葛萊儀( Bonnie Glaser)在回覆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中說,「如果美國和伊朗開戰,對美國為美中競爭所作的努力來說肯定是一次沈重的打擊。」
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已經有網友問道:「本拉登給我們爭取了10年的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機,然後阿拉伯世界又給我們爭取了10年,然後這次美國跟伊朗幹起來,能不能給中國再創造10年的和平發展時期?會不會從這個角度來講,反而對中國比較有利?」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在接受臺灣公視採訪時在被問道如何看待上述說法時表示,雖然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制定政策和戰略時應該「立足自身」,「強身健體」,「關鍵把自己的事做好」,但是,外部有機遇,中國也應該要抓住。金燦榮還強調說,中國總的來說,是希望伊朗和美國的矛盾得到控制的。
美伊(朗)戰爭,將會把伊朗進一步推入中國之手
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D. Kaplan)是新美國安全中心的資深研究員。他去年6月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說,美國在中東的對手不是伊朗,而是中國。
他當時警告說:「美國對伊朗發起戰爭,將會把這個國家進一步推到中國手裡,後者已經佔到伊朗全部能源貿易的近三分之一。儘管由於川普政府的制裁,加上北京與華盛頓貿易談判的複雜性,可能會削弱中國與伊朗的能源關係,但雙方最終將找到進行合作並挫敗美國的方法。」
2018年5月,美國白宮宣布退出歐巴馬政府2015年與世界大國簽訂的暫停對伊朗制裁的伊核協議,逐步重啟所有制裁,美國與伊朗關係惡化。相反,中國與伊朗的聯繫越來越密切。
用卡普蘭的話說,在美國考慮與伊朗開戰的同時,中國人正在參與到當地的貿易及基礎設施建設中。瓜達爾是「一帶一路」倡議海事方面的關鍵,但中國在伊朗的興趣既有陸地,也有海洋。中國目前在中亞建起的各種路線,已經將中國與伊朗連了起來--這是歐亞大陸一個無可匹敵的組合,伊朗在那裡是一個人口和地理方面的組織點。
2019年底,中國、伊朗、俄羅斯海軍在印度洋北部的阿曼灣舉行聯合軍事演習。這是三國40年來首次舉行聯合軍演。
除此之外,伊朗通訊社12月31日報導,中國銀行將向伊朗提供37億美元(約合257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援助,用來加快伊朗石油化工行業的快速擴張。有人認為,與伊朗和俄羅斯的聯合軍演,以及向伊朗提供資金援助,顯示中國已經公開、堅定支持伊朗。
在美伊(朗)問題上,中國政府除了嚴詞譴責不會有其他行動
但是另有分析人士認為, 中國在美國和伊朗的緊張關係上,中國除了會嚴厲譴責美軍在巴格達的空襲外,並不會採取其他行動。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星期五的一篇文章說,即便是中國與伊朗關係密切,蘇拉曼尼的死亡對美中關係,甚至眼下貿易談判的影響相當有限。
文章援引分析人士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伊朗專家阿德南·馬扎雷(Adnan Mazarei)的話說,儘管中國與伊朗關係密切,但是,仍然會把美國當成自己大的貿易夥伴。他還說:「而且,近來美國政府對中國的不滿情緒,會使他們(北京)極不願意出來發表任何宣言」。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東部副主任的馬扎雷說,「這三個國家(美、中、伊)都不會在一夜之間改變貿易政策。」
最新的報導說,中國貿易代表團已重整計畫,將在1月13日,趕赴華盛頓簽署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並於1月16日返回 。
美國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的政策主任本杰明·弗裡德曼(Benjamin Friedma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除了考慮美國的情緒外, 中國也有其他的考量。
他說:「總的說來,美國不破壞該地區,不製造更多的緊張局勢符合中國的利益所在。如果美國這麼做, 這將會根本影響能源航運的價格。我相信,中國是希望繼續從伊朗購買石油的, 解除對伊朗的制裁。」
《紐約時報》1月3日的一篇分析文章說,俄羅斯和中國可能會強烈反對美國發動襲擊,但是,就像他們不會干預美國入侵伊拉克或推翻利比亞政府那樣,中俄也不太會介入美國與伊朗的衝突。
除此之外,中國與伊朗在的區域對手沙烏地阿拉伯維持著良好的關係,這意味著中國需要中東保持微妙的平衡。2016年,中國領導人稱在中東將堅持「不尋找代理人,不搞勢力範圍,不填補權力真空」的三不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