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富貴生死皆有定數。(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古人有言: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發生在唐朝的三件奇事就在印證這句話。
尉遲恭的五百貫錢
唐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尉遲恭,早年以打鐵為生。隋煬帝大業末年,他在高陽參軍討伐暴亂,其後跟隨劉武周起兵反隋。唐朝武德年間,尉遲恭投降李世民,並追隨其屢建功勛。74歲時,尉遲恭在家中去世,謚號為「忠武」。
有意思的是,尉遲恭還在打鐵時,就曾被預言後來會擁有富貴。話說隋朝末年,有個在太原居住的書生,因為家貧,只好以教書餬口。他居住的地方離官府的府庫很近。一天,書生發現從一個洞穴可以進入府庫,就鑽了進去。府庫中有幾萬貫錢,禁不住誘惑,他打算拿一些錢出來救急。
就在書生打算拿走一部分錢時,一個手持兵器戈的披著金甲的武士出現在他面前,說道:「你如果需要錢,可以到尉遲恭那裡打個借條,這些都是尉遲敬德的錢。」
書生不知尉遲敬德是何人,於是四處尋訪,但一直都沒有找到。後來偶然間,他到打鐵的鋪子裡,聽說有個打鐵的人叫尉遲敬德,正赤著上身蓬頭垢面地在打鐵。書生等他休息的時候上前拜見。
書生說:「我家裡很貧困,您卻很富有,能否借給我五百貫錢?」尉遲恭聽了很生氣:「我是個打鐵的,怎麼能說很富有?你是在侮辱我吧?」書生回道:「您如果可憐我,只需要給我寫個借條就可以,日後您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無奈之下,尉遲恭就讓書生自己寫了張借條,借條上寫著:「今付某某五百貫錢。」又寫上年月日,並在最後署上尉遲恭的名字。拿到借條後的書生拜謝辭去,其身後的尉遲恭和他的徒弟卻拍手大笑,認為這個書生太荒唐了。
拿到借條後的書生回到府庫後,又見到了金甲將,就將借條呈上。金甲將看後,笑著說:「要的就是這個。」他讓書生將借條繫在房樑上,允許他拿走五百貫錢。
後來尉遲恭輔佐英明的君主唐太宗,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在他年老解甲歸田時,皇帝下詔賜予他很多錢,還有一個還沒有啟封的一庫房財物。
等尉遲恭命人開啟庫房依據賬簿查點錢數時,發現少了五百貫錢。尉遲恭正要下令處罰守庫人時,忽然發現了房樑上的字條,他一看原來是打鐵時那個書生寫的字條。
他派人暗中尋找書生,找到後,書生把所見到的事都告訴了他。尉遲恭以厚禮重謝了書生,並把府庫中的財物分給了以前的朋友們。
命運由天不由人
唐朝名臣魏徵,曾任中書省僕射(註:宰相之一),當時身邊有兩個主管為他處理事情。
一天晚上,魏徵就寢前,聽到手下二人在窗下聊天。一個說:「我們的官職,都是由這個老翁(註:指魏徵)決定的。」另一個人卻說是由上天決定的。
魏徵聽到後,就寫了一封書信,派說「官職由老翁定」的這個手下送到侍郎府,信中寫道:「請給此人一個好官職。」不過這個人並不知曉信的內容。他剛出府門,就覺得心口疼痛,無法前往。於是他就讓那個說「由天定」的同僚代自己送信。
第二天,侍郎府的批文下來,那個說「由天定」的被升了官職。魏徵覺得很奇怪,就問了兩人發生了什麼事。兩人將事情經過告訴了魏徵。魏徵不由感嘆道:「官職俸祿真的是由天定的啊!」
房琯生死早有定數
唐朝開元年間,有個縣令叫房琯。一天,邢真人從太山來到房琯所在的縣,房琯虛心相待,以禮相迎,並與他併肩散步。
這位邢真人,名叫和璞,外人不知其出生年月。他善長方術,身邊常常帶著一些6吋長的竹籤。如果有人請他算命,他便用竹籤擺成卦形。擺完之後,就告訴人家是吉是凶、是福是禍,說出那人的年齡大小、壽命長短以及官祿什麼的,說得極準。而且他還能起死回生,把死人救活。顯然,邢真人是一個得道之人。
這天,房琯與邢真人不知不覺走了幾十里,來到了一個名為夏谷村的地方。村中有一座廢棄的佛堂,佛堂內松竹茂密,日映斑斕。和璞坐到松樹下,用手杖敲打著一塊地,並讓侍從挖地深達幾尺。
很快,侍從挖到了一個瓶子,瓶子中是唐朝大臣婁師德給永公寫的信。邢真人笑著對房琯說:「你明白嗎?」房琯非常驚訝,因為永公就是他的前任。
隨後,邢真人對房琯說:「你一定會因為吃魚膾而死。死了以後,應該用梓木為棺材。然而你不是死在你的家中或府衙裡,也不是死在寺院佛堂中或者親友家裡。」房琯聽了很是詫異。
後來,房琯被派到閬州,寄居在閬州的紫極宮。不巧剛到就生了病。臥床幾天後,閬州刺史忽然做了魚,並邀請房琯到郡齋赴宴。房琯愉快地接受了邀請。可是沒想到,吃完回來,突然就死了。刺史下令紫極宮置辦棺材,棺槨果然是用梓木做的,完全應了邢真人的預言。
人生在世,自以為凡事都是自己拚搏的結果,其實冥冥中富貴生死都有定數,人只需要順天意而行就好。
據:
《太平廣記》
《朝野僉載》
《明皇雜錄》
責任編輯:岳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